
文|避寒
编辑|避寒
18世纪初,彼得一世接到一份情报,达赖喇嘛的地盘盛产黄金。他立刻下令派人去西藏"通商"。
从那时起到20世纪初,沙俄花了整整200年时间,用黄金这个诱饵,把魔爪一步步伸向西藏。

彼得一世要钱要疯了。
1697年,这位沙皇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跑到荷兰造船厂当木匠,学技术。回国后大刀阔斧搞改革,建工厂、办学校、练新军,修首都圣彼得堡。每一项都要钱,海量的钱。

他想了各种办法搜刮财富。对外贸易,他强迫商人搬到彼得堡经商,规定全国出口商品必须有六分之一从彼得堡港走。给外国商人发"特权证书",降低关税。
国内呢?征兵税、人头税、窗户税,甚至创造出一个"胡须税"——留胡子就得交钱买铜牌。
但这些还不够,改革是个无底洞。建一支海军舰队要多少钱?攻打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要多少钱?
俄国每年进口210万卢布商品,出口420万卢布,贸易顺差也就200多万,这点钱根本不够挥霍。
就在这时候,关于西藏的传闻传到了彼得耳朵里。
有人说"达赖喇嘛辖地"遍地黄金,产量惊人,彼得一世眼睛亮了,他立即下令与西藏通商往来。

但档案里写得清清楚楚:"此商务往来目的不在牟利,而在派遣机敏人员随同商人一起活动,以便探明何地出产黄金,产量如何,何路可通,即便路途艰险,也要查明能否到达其地,并加以占领。"
你看,彼得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贪婪,黄金不是目标,占领才是。但黄金是最好的借口,也是最大的诱惑。
从那以后,沙俄就没停下对西藏的觊觎。军人、商人、教士、间谍,一批批人被派往中国西部"考察"。

他们打着贸易和科学的旗号,实际在绘制地图,记录地形,寻找进军路线。彼得一世1725年就死了,但他开的这个头,后继者们一直在执行。
这就是沙俄侵略西藏的起点,一个改革沙皇对黄金的渴望。

"高超的射击本领是进入中国最好的护照。"
这句话出自普尔热瓦尔斯基,一个沙俄陆军上校。1870年到1888年,他四次进入中国西部,留下13支考察队的血腥脚印。

普尔热瓦尔斯基不是普通探险家,他1863年毕业于总参谋部尼古拉耶夫学院,在波兰平叛时升为中尉。
1867年考察乌苏里边区,顺便镇压当地华人的抗俄斗争。他的考察报告让地理学会和陆军部都很满意,既有动植物标本,也有军事情报。
1870年11月,普尔热瓦尔斯基开始第一次中国之行。从恰克图经库伦到北京,再穿过内蒙古到阿拉善沙漠,经费不够,折返。
1872年春天重走一遍,穿过腾格里沙漠,翻祁连山,上青藏高原,踏勘青海湖,进柴达木盆地,向南进入可可西里。

他成了第一个深入黄河和长江上游的欧洲人。行程12000多公里,带回200多种鸟类、40多种哺乳动物、500多种植物的标本。著作《蒙古与唐古特地区》出版后轰动欧洲,一版再版,被译成多国文字。
但这些光鲜成果背后,是一路的血腥。
唐古拉山口,他的考察队遭遇藏民阻拦,双方起冲突,考察队开枪,死了多少人?档案没记录。扎陵湖、阿尼玛卿、琐图,一个个地名都伴随血案。所到之处激起民愤,当地居民奋起反抗。
普尔热瓦尔斯基对此毫不在意,他在报告里写这些土著"愚昧""野蛮",只有武力才能让他们"听话"。他甚至在军部的秘密报告中建议,应该直接对华发动武装干预。

1876年第二次考察,他从伊犁翻越天山到罗布泊。这次行程只有4000多公里,但意义重大,他宣称找到了罗布泊的真实位置,与地图上标的相差400公里。
地理学界为此吵翻天,德国权威李希霍芬猛烈指责他。后来才搞清楚,罗布泊是个游移湖,两人都没错。
第三次、第四次,他的目标都是拉萨。第三次深入西藏腹地,距离拉萨只有270公里,被藏兵赶了回去。他火冒三丈,却也无可奈何,暴力手段让他成了过街老鼠,连门都进不去。
1888年,普尔热瓦尔斯基准备第五次进藏,出发前感染伤寒,半个月后死在喀拉库勒小城。这座城后来改名"普尔热瓦尔斯克",算是对他的纪念。

他的野马标本被命名为"普氏野马",他的原羚叫"普氏原羚",这些物种因为他而闻名世界,也因为后来的捕杀濒临灭绝。他用枪打开了通往中国西部的大门,留下的是一地血污和一串拉丁学名。

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枪太显眼了,沙俄需要更隐蔽的手段。
布里亚特人巴德玛耶夫就是这样一个工具,他在彼得堡大学读书时改信东正教,先认尼古拉皇太子为教父,后来又认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教父。毕业后进外交部亚洲司,七等文官。

1893年,巴德玛耶夫向沙皇递交了一份报告,标题很长:《俄国有可能兵不血刃地兼并中国蒙古、西藏和中国东部以及向文明世界介绍西藏医学事》。
内容很直白,通过商业往来加强俄国在远东的影响,在中国边境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贸易公司。
财政大臣维特看完报告,转呈给亚历山大三世,沙皇批了,给200万卢布贷款。
你算算这200万卢布是什么概念?当时俄国一年的贸易顺差也就200多万。沙皇把一年的家底砸在巴德玛耶夫身上,图什么?图他那个"兵不血刃"的承诺。
巴德玛耶夫建立了"巴德玛耶夫公司",名义上是贸易公司,实际是侵略机构。他用这200万卢布,一批批派遣武装的布里亚特人、蒙古人往蒙古、青海、西藏活动。
这些人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历年入藏朝佛、进香、学经、修行,享有自由出入西藏各大寺、各圣堂的方便。

巴德玛耶夫本人也亲自上阵,他去过恰克图、库伦、阿克苏、张家口、多伦诺尔,甚至到过北京。
每到一地,他就找喇嘛教上层人士和蒙古王公贵族,送钱、送礼、画大饼,宣传俄国的"强大"和"文明",劝他们脱离清朝。
他探察进军路线,绘制详细地图。哪里有水源,哪里有隘口,哪里驻军多少,哪个王公可以策反,哪个活佛可以收买——这些情报源源不断送回彼得堡。
亚历山大三世1894年死了,尼古拉二世继位,巴德玛耶夫继续上书新沙皇,为兼并中国出谋划策。
他在报告里写:"在经济上征服蒙古、西藏、满洲和中国西部市场,取得修筑从北京经阿克苏通往外贝加尔地区铁路的特许权。"他还建议:"选择外贝加尔地区作为我军发动攻势的基地。"

这套组合拳打得漂亮。商业渗透、宗教利用、铁路修筑、军事基地,环环相扣。巴德玛耶夫死心塌地为沙俄侵华效力,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失败,他的计划才彻底破产。
但200万卢布已经花出去了,编织的那张侵略网络已经铺开了。这张网比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枪危险得多。它看起来是生意,是宗教交流,是文化往来,实际每一根丝线都是绞索。

巴德玛耶夫手下有个关键人物——阿旺·德尔智。
这是个布里亚特蒙古人,在西藏留学多年,他精通藏传佛教,成了达赖喇嘛的经师和亲信。表面上看,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实际上,他是沙俄安插在西藏统治集团内部的最重要棋子。

阿旺·德尔智在宗教活动的掩饰下,向西藏上层大肆宣扬、美化俄国。结果是"达赖喇嘛堕其术中,亲俄而拒英"。英国人在印度经营多年,想把势力伸进西藏,却被这个布里亚特喇嘛搅了局。
德尔智七次奔走于彼得堡和拉萨之间,他多次受到沙皇及其大臣的接见。在拉萨,他是达赖的代表;在彼得堡,他是沙皇的说客。两头吃,两头通,一度将沙俄与西藏的关系推向顶点。
1913年1月,德尔智签署了《蒙藏条约》,条约宣布:"蒙古、西藏均已脱离满清之羁绊,与中国分离,自成两国。"
这是一份非法文件,清政府从未承认,国际社会也不认可。德尔智以为沙俄会支持他,结果吃了闭门羹。
为什么?因为国际局势变了。

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惨败,国内爆发全国性工人总罢工和武装起义。沙俄政府慎重估量形势,对外交政策做出重大修订,在西藏问题上,与英国妥协。
1905年5月3日,俄国外交大臣拉姆兹多夫给驻华公使下达指令:"帝国政府对达赖喇嘛不承担任何义务。"这句话等于宣判了德尔智的政治死刑。
西藏地方政府幻想的"联俄抗英"破产了,倚靠俄国的"西藏独立"梦想也破灭了。德尔智悻悻返回西藏,从此再也没能掀起什么风浪。
1907年,英俄签订条约,承认清政府在西藏的宗主权。两个列强在谈判桌上划分势力范围,西藏成了交易筹码。清政府趁机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西藏的控制,1910年达到顶峰。

德尔智这个人很有象征意义,他是布里亚特人,信藏传佛教,在西藏有身份,在俄国有靠山。
沙俄正是利用这样的特殊人物,通过宗教纽带渗透西藏高层。这比派兵、派间谍高明多了,你怎么防备一个虔诚的喇嘛?
从彼得一世听说西藏有黄金,到德尔智签署非法条约,沙俄用了200年时间经营西藏。13支考察队,200万卢布,无数次血腥冲突,无数个宗教说客,他们的目标一直很清楚,就是占领。
手段一直在变,但目标从未改变。
参考资料:
1.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官网《苏俄与中国西藏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曲晓丽、程早霞,2016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苏俄与西藏关系探微——基于两份档案材料的考察》(2019年)
3.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关于沙俄图谋兼并中国领土西藏、蒙古和东部地区(1893~1905)》档案文献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