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现罕见的历史遗迹

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四角坪遗址,经过6年持续发掘,发现了罕见的秦代阙门遗迹。据考古工作者初步认定,这可能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阙门实例之一。



四角坪遗址位于甘肃礼县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四格子山顶部。整个遗址坐落于人工“削平”的山顶平台之上,结构清晰、气势恢宏。中心是一座面积约900平方米的方形夯土台,东西南北四向各分布三组平行的门塾建筑,四角则建有曲尺形建筑,共同构成一组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中心对称建筑群。这个罕见的规模宏大、格局规整的秦代大型礼制性建筑群,是国家祭祀变革与中国“大一统”历史进程的物化载体。


2024年夏季,考古工作人员在遗址西侧第二与第三组门塾建筑之间,发现了一处由两个对称阙台基址构成的早期阙门遗迹。



“两个阙台间留出的通道,正对门塾建筑大门,形成一条直指中心夯土台的道路,初步判断这就是当时祭祀活动的通道。”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段涛说,2025年春季,他们在北侧相同位置又发现了形制一致的阙门遗迹。


四角坪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侯红伟介绍,阙门是中国古代设置在宫殿、城垣、陵墓、祠庙等重要建筑大门两侧的一种礼制性建筑,具有明确的等级标识功能。例如,在汉唐时期,最高等级的阙门形制为“三出阙”,即由对称分布的三重阙台构成的阙门,故有“天子三出阙”之说。四角坪遗址发现阙门,进一步佐证了该遗址是古代高等级礼制建筑。


“虽然形制尚不如后世成熟,但已初具雏形。”侯红伟说,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阙门起源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考古工作还揭示了古人应对复杂地形的营造智慧。


为承载规模如此宏大的建筑群,古代建筑师在“削平”山体后又实施了补充夯筑工程。此前被推断为围墙的外围夯土墙体,经解剖发掘证实,实际上是用于补齐山顶平台不规则边缘并起到加固与防护作用的护坡。


“护坡从山腰处开始夯筑,逐渐向山顶收拢。”侯红伟表示,这一发现也使得遗址总面积从原先测定的2.8万平方米,扩展至10万平方米以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裴建陇等专家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四角坪遗址是继宗庙建筑和畤祭建筑之外,秦人开创的一种祭祀建筑形式,对汉代德阳庙、王莽九庙,以及后来天坛、地坛的建筑风貌产生影响,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目前四角坪遗址田野考古工作即将收官,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资料整理,尽快向社会公布发掘简报与初步研究成果,为探讨中国古代祭祀制度与建筑格局提供新的关键材料。”侯红伟说。


来源:新华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历史   甘肃   遗迹   罕见   发现   遗址   建筑   甘肃省   夯土   礼制   祭祀   形制   馆员   山顶   建筑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