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菲律宾国家减灾风险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台风“韦帕”、“竹节草”、“范斯高”等影响,全国共有667万人受灾,其中34人死亡、18人受伤、7人失踪。
灾情导致了193个城镇进入了灾难状态,数10万栋房子被淹,农业损失超过31.6亿比索,约有9.8万农民受灾,5万公顷的稻田面临绝收,大量房屋、道路和桥梁损毁,基建损失已经超过165亿比索。
遇到这么大的灾难,菲律宾政府向国际社会连续三次寻求紧急帮助,但美国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捐了1380万比索(差不多170万人民币),平均到每个灾民手里还不到3美分;而日本承诺500万美元援助,却因为“国内重建为先”这个理由拖延了交付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外交部表态:“理解菲方困难”,连中国红十字会也只是象征性地捐了350万比索(大概44万人民币),远远少于以往援助的份额。
那菲律宾的“伙伴”们为什么都不伸出援手呢?而这次中国又不动帮忙,究竟是怎么个情况?
我们先来看一下,那几个号称菲律宾的铁杆盟友们,在看到“兄弟”有如此麻烦后,具体是怎么做的。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解释称,“援助需根据菲律宾政府的具体需求逐步推进,目前正与菲方协商后续物资运输方案”,但这一说法遭到菲律宾当地官员的隐晦批评,莱特省省长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需要的是能立即投入使用的救援设备与药品,而不是口头承诺”。
英国与法国的援助规模则更小,英国政府宣布提供 150 万英镑援助,法国提供 100 万欧元援助,但均未明确援助物资的具体清单与交付时间。更受争议的是,部分西方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在援助过程中附加条件,要求菲律宾政府简化外资在菲投资审批流程,否则将推迟援助物资发放。
菲律宾《马尼拉公报》披露,某西方援助机构曾以 “监督援助资金使用” 为由,要求参与菲律宾灾后重建项目招标,遭到菲方拒绝后,该机构暂停了价值 500 万美元的医疗物资援助。
这种 “援助绑定利益” 的做法,被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批评为 “背离救灾初衷”。
与西方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人道主义援助机制,但始终坚持 “务实援助、量力而行” 的原则,拒绝承担超出自身能力与合理范围的责任。
马尼拉民众翘首以盼的救援机群并未如期而至。
中国外交部通过正式渠道传达的立场让菲律宾方面始料未及:"虽然我们深切理解菲律宾民众遭受的灾难......但受强台风'韦帕'侵袭,广东省正面临近二十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
这则官方声明在菲律宾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部分激进民众将怒火发泄在中国制造的电子设备上,而大多数灾民则呆立在浑浊的积水中不知所措。
回想当年,中国那叫一个“及时雨”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以前中国对菲律宾那是真的没话说。十年下来,光真金白银就给了超过1.2亿人民币,而且从来不附加任何条件,说给就给。
包括帐篷、毛毯、饮用水、食品及药品等,这些物资在灾后第 3 天便通过中国空军运输机分批运抵宿务机场,并由中国援菲医疗队协助分发至灾区。
随后,中国又追加提供 2000 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援助,用于支持菲律宾政府的灾后安置与防疫工作,但明确表示 “援助资金需由菲方透明管理,中国不干预菲方内部救灾部署”。
中国的援助不仅注重时效性,还贴合菲律宾的实际需求。考虑到灾区通信中断,中国向菲律宾提供了 200 台卫星电话与 50 套应急通信设备,帮助救援人员与外界建立联系;
针对临时避难所的防疫需求,中国援菲医疗队在塔克洛班市设立 3 个临时医疗点,为当地民众提供免费诊疗服务,累计接诊超过 2600 人次,同时培训菲方医护人员掌握传染病防控知识。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援助始终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同时也会根据自身能力合理安排援助规模,不会盲目承担超出范围的责任,这既是对中国纳税人负责,也是对援助效果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菲律宾灾后救援,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在菲中资企业,出动工程机械协助清理道路废墟,修复受损的桥梁与供水管道,为救援工作打通 “生命通道”。
对于中国的援助模式,国际舆论普遍给予正面评价。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OCHA)官员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援助精准对接菲律宾灾区的迫切需求,物资交付及时,且不附加任何条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务实的援助范例”。
而西方援助的敷衍态度则引发更多批评,国际救援委员会(IRC)发表声明称,“在灾害救援的黄金 72 小时内,每延迟一天,就可能导致更多生命逝去,西方各国应摒弃政治考量,加快援助步伐”。
目前,菲律宾的灾后救援仍在紧张进行中,中国已表示将根据菲方后续需求,考虑提供灾后重建方面的技术支持,帮助菲律宾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与农业设施。
而西方多国虽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承诺增加援助,但实际进展仍有待观察。
这场灾害援助风波,不仅反映出不同国家在人道主义救援理念上的差异,也让 “如何实现高效、无附加条件的国际援助” 成为急待解决的全球性议题。
菲律宾国家减灾委(NDRRMC):
https://www.ndrrmc.gov.ph/index.php/sitrep中国外交部官网:
https://www.mfa.gov.cn/web/wjdt_674879/fyrbt_674889/t1932567.shtml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OCHA):
https://reliefweb.int/report/philippines/philippines-typhoon-haiyan-humanitarian-response-plan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