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中学发布“发型令”,学校何必对“一头秀发”耿耿于怀?

“前后剪了两次,老师才勉强点头说‘过关’。”开学不到一周,李女士就为儿子的头发折腾了好几回。

她的孩子今年读初二,孩子在入学前的发型尽管“前不及眉、侧不过耳”,却仍被学校认为“不合格”。

每年九月开学季,类似的情景就会在全国多地上演。

男生必须留“板寸”,女生得做到“前不遮眉、后不过领” ——这场年复一年的“头发拉锯战”,也掀起了一场关于纪律、个性和审美的讨论。

多地中学发布“发型令”

发型管束已成常态

上述家长的遭遇在今年开学季并非个例。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多地中学均在开学前陆续发布了“发型令”,对男女生的发型提出要求,将其视为开学前的“标配”动作,这也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

如8月28日,平度市中庄中学微信公众号发布仪表规范,要求男生“不留长发、不剃光头、不染发、不烫发、不理奇异发型,做到前不到眉、侧不及耳、后不过颈”;女生“不染发、不烫发、不披头散发,做到前额刘海不及眉、头发不遮掩眼睛或脸部,过衣领的头发必须扎起”。

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微信公众号7月15日发布的2025级高一新生报到须知中,对学生的仪容仪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其中,发型管理方面,该校要求男生不留长发,前不遮眉、侧不过耳、后不过颈,发长不超过手指宽度,不使用发胶,不梳怪发型;女生则是两侧头发不遮耳,刘海不遮眉,过肩长发须扎起,不披头散发。

河南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8月发布的《2025级高一新生入学须知》中也提到,男生须留平头或短发,女生须留齐耳短发,并配有“学生标准发型”示意图供参考。

对于发型管理规定,浚县第一中学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给出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解释:“现在有些学生弄些奇怪的发型、染烫头发,如果不加规范,就没有一点学生样儿。”

学校表示,此规定是长期形成的制度,初衷是规范行为、提升学习主动性,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精气神”,并请家长理解和放心。

这番解释,也道出了许多学校的共同心声。

支持与争议并存

家长深陷“两难”处境

但在家长端,“发型令”已引来不少争议。

“就是普普通通的短发,开学后学校检查居然说不合格。其实我觉得还好,不会特别长,但就是达不到学校的要求,又不影响看书写字,干净整洁就好,为啥非要达到那么严格的短发标准。”对于学校要求,孩子两次剪发才勉强“过关”,李女士感到难以理解。

和她一样存有疑问的家长不在少数。在社交平台上,许多人都对此提出质疑, “让孩子因为剪了个丑发型一直处于情绪低落状态,真的对学习有帮助吗”“不想学习的人,你就算给他剃光头他都不学”……

甚至有家长坦言,自己因为剪发一事,夹在学校与孩子之间,左右为难。

社交媒体上,一位家长的发帖道出了许多人的真实处境:她既要努力符合学校硬性规定,又要安抚抗拒的孩子,身陷于规则与个性之间的拉锯战中,倍感无力,却仍要压抑情绪、冷静寻求解决办法。

这条帖子引发了许多网友共鸣,收获113次点赞、895条留言。不少网友留言感叹,“不知道为啥,正常发型都行,非得弄成‘板寸’,让孩子和家长生不完的气”“太累了,学习已经够累了,还要为了头发长头发短的事情耗费那么多精力,为什么这么累啊”……

不过,对于学校统一学生发型的规定,也有部分家长表示支持。

“是对学生好,把心思放学习上”“这和校服是一个道理,目的就是让你潜移默化地服从统一管理,多点心思在学习上,少点心思放其他上面”……

他们认为,统一的仪容仪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纪律性、集体归属感和学生身份认同,是“沉浸式”学习氛围的一种保障。

专家观点:整齐不等于高效

规范之“度”在于倾听学生与家长的声音

各地中学对发型的统一要求,究竟是为了培养纪律,还是压抑了个性?这样的仪容管理又是否契合当代青少年的成长需求?

对此,教育专家表示,这场争论的背后,实则是教育理念与管理方式的分歧。

“强制统一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一种传统的‘服从式’教育观念,即要求孩子‘听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应试目标,其思路是“除了成绩,其他方面都不要表现。”通过压抑个性确保学生对考试的专注。

不过,他质疑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并提出:只有让孩子的天性与能力得到充分成长和发展,其学业表现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发展是一个整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多方面,不光是一个考试分数能够定义的。”

不仅教育理念需要更新,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记者表示,“我国《中小学生守则》规定,‘不比吃喝穿戴’,并没有对发型做出规定。”熊丙奇认为,学校在具体教育、管理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穿着打扮、文明礼仪的教育,比如在校统一穿校服、禁止染发、化浓妆、纹身等,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提出不要留太长的头发等,这些合乎情理的校规要求,通常会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但他特别强调,学校制定发型等仪容规范的关键,在于充分听取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意见,而非进行“一刀切”的极端管理;避免那些苛刻、过分的要求,就能从根本上杜绝不必要的争议,找回教育的从容与温度。

评论:学校何必对“一头秀发”耿耿于怀?

学生的发型问题引发争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对仪容仪表进行相应规范是应有之义。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则使教育变了味。学校可以倡导学生理短发,却也不必推行“标准发型”。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关学生仪表的规定如是: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并且,《教育法》《中小学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也没有对学生的发型做出限制规定。

一言以蔽之,学生的仪容仪表干净整洁就可以了,至于会不会对学习带来不便,这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校没必要打着“剪发对学生有好处”旗号,连发型也统一管理。这不仅伤害学生们的权利和天性,也不利于孩子们成长,特别是个性的培养。

要求学生留短发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在倡导多元化、个性化的背景下,动辄“一刀切”的管理显得不合时宜。头发长短本来就是因人而异、自由选择的,爱美是女生的天性,学校何必对“一头秀发”如此耿耿于怀?

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有许多学校以“为了学生好”的名义,强加了许多基本要求以外的规定。除了统一发型,还有学校甚至升级到“统一女生头绳颜色”。更离谱的是,如此形式主义做法,还被解释为“仪表教育”。

形式主义背后,其实是僵化管理思维在作祟。一方面倡导启发式教育,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可在行为规范方面,却用统一的模子框住所有的孩子,处心积虑地要把他们训练成中规中矩的“好”学生,岂非缘木求鱼?

略感欣慰的是,有学校已做出表率。早些年,湖南怀化市第四中学校长喊话女生可以留长发的视频就一度在网络走红。开学典礼当天,有女生直接向校长反映意见,于是校长面对全校师生大声宣布:“只要头发不奇怪,要漂亮未尝不可!”

时代在进步,学校不能在僵化管理上越走越远。要知道学校培养的是人才,并非一个模子生产整齐划一产品的流水线。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红星新闻、新京报)

编辑:梁泽铭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3

标签:时尚   耿耿于怀   秀发   发型   中学   学校   学生   头发   家长   仪容   女生   短发   仪表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