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幼儿园六一演出,后台炸了锅。
一个男孩死死抱着妈妈大腿,边哭边喊:“我不上去!我不去!”
老师急得直招手:“快快快,轮到你们班了!”
其他家长眼神扫过来,
妈妈又羞又气,硬把他往台上拽:“你不是在家练得好好的吗?怎么关键时刻掉链子!”

可你知道吗?
那个哭到发抖的孩子,
不是“不争气”,
也不是“白练一个月”,
他是——
被自己的心跳吓坏了。
那一刻,他的大脑就像电脑中了病毒:
CPU满载、内存爆表、系统即将死机。
这不是矫情,
是每一个敏感心灵都可能经历的——
高光恐惧症:越重要的时刻,越怕搞砸。
孩子为什么临场退缩?不是不想赢,是太怕输
我们总以为:
上台=展示才艺=锻炼胆量
但对孩子来说,
舞台不是聚光灯,是审判台。
他脑子里翻来覆去的是:
❌ “我跳错动作怎么办?”
❌ “小朋友会不会笑我?”
❌ “爸妈会不会失望?”

❌ “我要是忘词了……是不是就没人喜欢我了?”
儿童心理学有个词叫:完美主义前置焦虑
就是那些特别在意“做好”的孩子,
反而最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因为他们背负的不是任务,
而是——
我必须让所有人满意”的沉重包袱。
尤其是这些孩子:
- 平时被夸“聪明”“厉害”
- 有过当众出糗的经历
- 父母对表现有较高期待
他们不是不想发光,
而是——
太害怕黑了,就不被爱了。
很多父母都在做三件“火上浇油”的事
错误①:“别人都敢,你怎么不行?”——一句话否定全部努力
你以为是在激将,
其实是在说:
“你的害怕不值得被理解,只有变成别人,才算勇敢。”
结果呢?
他只会学会逃避一切需要“被看见”的场合。
错误②:“都准备这么久了,必须上!”——把爱变成条件
这句话听着坚定,
但在孩子听来是:
“原来我的感受不重要,只要你们不丢脸就行。”
久而久之,他会怀疑:
“爸妈爱的到底是‘我’,还是‘我能表演的我’?”
错误③:事后讲道理:“你就是平时练得少”“眼神都不看人”
你是想复盘改进,
但对他来说,等于把伤口撕开再拍照。
他会记住:
“就算我鼓起勇气上了,最后还是要被挑毛病。”
下次?干脆一步都不迈。
真正高段位的父母,都懂得“先接住人,再谈成长”
✅ 1. 给他一条“安全退路”,反而更容易往前走
上台前,蹲下来轻声说:
> “你可以跳,也可以站在边上打拍子,
> 甚至中途想下台,都没关系。”
神奇的是——
当孩子知道可以逃,他才敢尝试留下。
因为他不再怕“被困住”。
✅ 2. 把“大舞台”切成“小关卡”
别一上来就冲决赛场。
试试这样练:
第1关:对着镜子跳(自己看)
第2关:只给爸爸妈妈看,关灯演
第3关:邀请一个好朋友,两人小剧场
第4关:参加非正式活动,比如小区节日联欢
每过一关,就庆祝一次。
不是为“跳得多好”,而是为“我又试了一次”鼓掌。
✅ 3. 教他说一句“救命暗语
告诉孩子:
如果上台前心跳太快,可以举手跟老师说:

> “老师,我可以先深呼吸三次吗?”
这一句话,能争取缓冲时间,
也能让老师及时关注到他。
更重要的是——
他学会了:我可以示弱,这不可耻。
✅ 4. 表扬“心跳+尝试”,而不是“动作标准”
别说:“你今天跳得真棒!”(万一他自己觉得不好呢?)
换成:
> “妈妈看到你站上舞台那一刻,心跳一定飙到100了吧?但你还是去了,这比跳得多漂亮更厉害。”
> “你愿意再试一次,就是最大的胜利。”
这种反馈,才能真正 build 自信。
送给大家一句真心话:
每个躲在幕布后发抖的孩子,
心里都在喊:
‘我想做好,但我好怕搞砸。’
他们不需要一个逼他“必须成功”的爸妈,
而是需要一个——
在他转身想逃时,还能张开 arms 说:“回来也没关系”的港湾。
如果孩子长期出现以下情况,请考虑寻求儿童心理支持:
⚠️ 一提表演就肚子疼、呕吐、发烧(躯体化反应)
⚠️ 明显回避集体活动超过1个月
⚠️ 经常说“我什么都做不好”“没人喜欢我”
但对于大多数“慢热型”孩子来说——
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从“站上舞台”开始的,
而是从“我说我害怕,你还抱着我说没事”那一刻,悄然发生。
别让“你要勇敢”成为压垮内向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愿每个不敢发光的孩子,都能遇到一个愿意蹲下来听他心跳的大人。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