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参加完 vivo Vision发布会暨影像盛典,今年也恰好也是vivo三十周年,发布会上受益匪多,尤其是新发布的 Vision 混合现实头显和影像战略升级,值得说道说道。
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现场致辞
说实话,我对 MR 设备研究不多,但是主观总觉得又重吧,生态也不够丰富,技术也是差强人意。但这次 vivo Vision 探索版确实让我改观了。
vivo Vision探索版
它重量只有 398g,比行业平均水平轻了快一半,尺寸也小了 26%。我特意查了下数据,苹果Vision Pro的官方数据是650g,重了将近一倍。我自己体验了一下,戴在头上没有负担。现场演示里,有人甩头玩游戏都没掉,双环绑带设计看来是有点东西。
交互方面, OriginOS Vision 系统的操作逻辑挺有意思。不是像以前那样对着空气瞎点,而是 “眼一看,手一动” 就能精准控制。1.5° 的眼动追踪精度,据说相当于在 2 米外瞄准一块手表,加上 26 个自由度的手势识别,实际体验应该会很丝滑。
显示效果是重点,双目 8K 分辨率 + Micro-OLED 屏幕,还支持 DCI-P3 广色域。我对 DeltaE<2 这个参数很敏感,这意味着色彩还原度已经接近专业监视器水平了。加上双眼亮度和色度校准,应该能减少不少眩晕感。
性能上,第二代骁龙 XR2 + 平台的提升很实在,GPU 和 AI 性能翻倍,保证了轻薄机身里藏着强算力。生态方面,沉浸穹幕视频和移动巨幕影院听起来就很诱人,尤其是 120 英尺巨幕,想想躺在家里看大片的场景,确实有点心动。
不过目前还只是探索版,8 月 22 日开始在 13 个城市的体验店开放预约。我打算这周末去试试水,到时候再给大家出详细体验视频。
vivo 在影像领域的积累不用多说,这次战略升级的方向我挺认可。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的堆料,而是转向场景融合和生态构建,这步棋走得很有前瞻性。
最让我觉得实用的是场景化解决方案。比如演唱会 “山顶变 VIP” 的功能,其实就是把长焦、夜景、防抖这些技术整合起来,解决用户实际痛点。还有和春晚合作的直播方案,说明技术已经得到专业领域认可。
影像安全这块必须点赞,作为首个加入 C2PA 联盟的中国厂商,即将上线的溯源验真功能,对原创作者来说太重要了。现在网络上盗图盗视频太普遍,有了技术保障能少很多纠纷。
跨界布局医疗影像的想法很大胆,用 X200 系列的长焦微距技术做便携式裂隙灯,让基层医疗也能用上专业设备,这种科技普惠的思路值得肯定。
和蔡司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也在意料之中,毕竟这五年双方联手推出的产品口碑都不错。接下来要拓展到智能手机之外的领域,说不定以后能看到 vivo 和蔡司还能合作什么领域?
蓝图影像技术的升级干货满满,VS1+V3 + 双芯架构、2 亿像素传感器、大模型画质增强算法,这些技术叠加起来,意味着以后在极端环境下也能拍出好照片。全焦段 4K 视频功能更是直接对标专业设备,对 vlogger 来说是重大利好。
这次活动还揭晓了影像加手机摄影大赛结果,报名的作品真不少,50 万幅作品! 最终有25 组作品获奖,这个量级能看出参与度有多高。不过比起比赛本身,vivo 构建的影像生态更值得关注。
从人文影像馆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短片竞赛,再到和高校合作的青年计划,能看出 vivo 想把移动影像从技术层面提升到文化层面。这种布局虽然见效慢,但能真正沉淀出品牌价值。
科技企业发展30年,vivo的每一步都走的很扎实和清醒。从功能机时代,到现在布局MR赛道,一直是盯着用户需求深耕技术,大胆探索。也许正是这样的基因,让vivo能穿越周期。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