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香瓜
台积电在美利润暴跌99%,美国抢芯片,结果抢到个“赔钱货”?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跟着大眼仔的文章往下看。
最近一份报告,估计让特朗普政府脸上有点挂不住。美国设计的芯片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需求量高达57%,可自己本土的生产能力,却只占全球的10%。

这一来一回,一个巨大的窟窿就摆在了眼前。简单算一下,这意味着高达82%的芯片,即便设计图是美国的,生产线却得放在别人家里。
特朗普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愚蠢地把芯片制造业拱手让人,台湾现在生产了几乎100%的芯片。”这句话情绪鲜明、传播迅速,但也将事实与情绪混为一谈。
我们不禁要问:美国是真的“放弃”了芯片制造业,还是正处于从低谷到回流的转折点?

特朗普的脸上写满了对现状的愤慨,直言美国干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把芯片市场“拱手让人”给了台湾。
在他口中,这件事简直就是国耻,因为那个位于东亚的岛屿如今几乎包揽了100%的先进芯片制造,而曾经的工业霸主美国却只能站在一边干瞪眼。


这种愤怒并非无本之木,通过回顾他1946年出生于纽约房地产世家的背景,或许能触摸到这种思维的根源。
从小在砖块、水泥和地契的交易中摸爬滚打,大学念的是经济学,后来又在赌场和酒店的现金流里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特朗普眼中的世界往往被简化为如果对方赢了,那就是我输了。

如果钱不在我的口袋里,那肯定是被别人偷走了。哪怕到了科技高度分工的今天,这种根深蒂固的“地产商思维”依然主导着他的政策逻辑:看不见的供应链协作他不关心,他只在乎看得见的工厂和关税。
然而,当他站在白宫的麦克风前,信誓旦旦地宣称“关税正在让芯片回归”,并描绘着“很短时间内”美国将重夺主导权的宏伟蓝图时,现实世界却呈现出另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然而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却是依赖H-1B签证引进人才来“培训我们的人民”。

一边高喊着要让制造业回流,另一边却尴尬地发现家里根本没有能开工的人,这恐怕是特朗普目前面临的最讽刺的局面。他不得不承认,为了把芯片制造带回来,美国必须依赖海外的劳动力,甚至需要H-1B签证持有者来充当“教官”。
然而在他的第一个任期里,为了贯彻“美国优先”,恰恰大幅收紧了签证政策。从2015财年到2018财年,短短三年间,H-1B签证的拒签率就像坐上了过山车,从原本温和的6%一路狂飙至24%。

更别提他还一度曾试图将签证费用暴力拉升至10万美元,这种要把门缝彻底焊死的架势,如今怎么好意思再喊话让人家来“救场”?
说穿了,这又是资本压低工资成本的老借口,美国自己培养不出来?简直无稽之谈。虽然像亚马逊、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确实长期依赖这群占据了签证三分之二份额的技术精英,但对于特朗普来说,这些人不仅仅是技术载体,更是某种随时可弃的筹码。

人才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它不是盖一栋摩天大楼,只要资金到位、图纸画好就能平地而起。正如美国卡托研究所的大卫・比尔所警告的,当你人为地把人才引进的成本推高到天际,企业做出的理性选择只有一个——把业务搬走。
哪怕现在立马把全美所有的STEM专业学生都赶进芯片工厂,面对这个需要数十年沉淀的精密行业,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在这个被特朗普描述为“输给台湾”的战场上,其实并不存在真正的输家。但他显然不想去理解半导体产业那如同精密钟表般的运作逻辑。
正如亚当・斯密在几个世纪前就在《国富论》里阐述过的那样,分工才是效率的源泉。

美国从来没有真正“失去”什么,即使台湾包揽了90%以上的高端芯片代工,那些每片晶圆背后的设计图纸、核心IP,依然牢牢攥在苹果、英伟达这些美国企业手中。
就像台湾经济部长郭智辉所澄清的那样,他们只是负责执行制造环节的“工匠”,真正赚取最高毛利的还是美国的“设计师”。这种优势互补本是市场的自然选择,硬生生地要把它定义为“谁输给了谁”,不仅显得无知,更暴露出一种对于现代产业链深度的漠视。


特朗普迷信行政命令的威力,似乎只要他像当初威胁要加征100%关税逼迫台积电赴美建厂那样用力,事情就会按他的意志转移。
确实,迫于压力,台积电宣布追加了1000亿美元的投资,那座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甚至已经开始试产4纳米芯片。这听起来像是一个胜利的战果,不是吗?但这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这块看似“美国制造”的芯片,它的生命旅程并没有结束——在完成了制造环节后,由于美国缺乏相应的生态支持,它还得被打包运回台湾,去完成至关重要的封装环节。
除此之外,一台光刻机的运转离不开荷兰ASML的支持,高端原材料还得仰仗日本的供应商,甚至工厂里的工会协调、劳动力培训,每一个环节都在像无底洞一样吞噬着时间和金钱。

这就验证了那个最朴素的道理:权力的手或许可以强行把工厂搬过来,但它命令不了技术生态和熟练工人在一夜之间瞬间聚集。
就在2024年7月到2025年4月这段时间里,布鲁金斯学会的一项调查让人们看到了一些令人心惊的数据。

在大洋彼岸的台湾,民众对美国的信任比例已经从33%跌到了24%,持正面看法的人数更是断崖式下跌。
这不仅是数字的减少,三星、联电这些巨头为了规避风险,被迫分散产能,结果就是全球供应链变得支离破碎,所有人都被卷入了一场低效且昂贵的乱局之中。


特朗普似乎还沉浸在那种“如果没有关税,美国早就完蛋了”的自我感动中,却看不见墙外的世界正在加速奔跑。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追赶从未停歇,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布局,这种不进则退的竞争容不得半点傲慢与停滞。他那种试图通过封闭和对抗来维持优势的做法,无异于刻舟求剑。

科技竞争的核心从来都是创新与协作的土壤,而不是筑起高墙后的自我封闭。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试图把一整个复杂的全球产业链硬生生塞进自己的国界线里,不仅不切实际,更是一种对经济规律的蔑视。
等到这一地鸡毛的闹剧收场,美国可能才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不仅没有抢回所谓的“芯片主导权”,反而亲手葬送了多年积累的科技竞争力和全球盟友的信任。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