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
立冬养生的核心在于“补冬”“养藏”
重点要做好温补养阳
助力身体适应季节变化。
11月7日,恰逢立冬节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热闹非凡,冬令膏方正式开炉熬制。第四届上海市民冬令养生节暨曙光医院膏方养生节系列活动同步启动。

曙光医院作为海派中医的发源地,多年来始终坚守用最传统、经典的古法炮制技艺制作冬令膏方。走进医院的膏方制剂室,近60只紫铜锅整齐排列,宛如等待检阅的士兵。药师们各就各位,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传统古法炮制工作中。从选材、浸泡、煎煮到浓缩、收膏,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时间要求。


在传承古法的同时,曙光医院也在不断创新。为了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需求,医院在膏方剂型上大胆革新。除了传统的青花瓷罐包装,还推出了便携小包装以及充满趣味的“棒棒糖”膏方。这些创新剂型不仅方便携带和服用,更吸引了众多中医爱好者的关注,进一步扩大了膏方养生的“朋友圈”。
值得一提的是,11月9日,“海派膏方”将亮相第八届进博会现场。在进博会中医药非遗展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朱抗美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展示海派膏方文化和其中蕴含的养生智慧。

开炉仪式结束后,曙光医院的专家和医护人员们移步淮海公园,开启了第四届上海市民冬令养生节暨曙光医院膏方养生节系列活动的精彩篇章。活动现场,多个科室的专家们齐聚一堂,为前来咨询的市民们提供冬季健康咨询和答疑服务。

医护人员们还带来了传统冬令养生八段锦展示,动作行云流水、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吸引了不少市民纷纷跟练。

综合医学科吴欢主任医师介绍道:“膏方历史悠久,疗效确切,适用人群亦十分广泛,如慢性病、病久虚弱的患者,大病重病、术后产后身体虚弱的患者,先天不足、后天失于调养而体质虚弱者,都适合运用膏方来调养。”
如果感觉自己疲劳乏力、倦怠不适、头痛头晕、月经不调、脱发、睡眠质量下降、腰膝酸软等,在必要的体检明确原因后,不妨试试服用膏方治疗和调理。


除了曙光医院,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徐臻也带来了立冬养生的实用建议。

作息调整是立冬养生的第一步,关键在于“早睡晚起,跟着太阳走”。充足睡眠能让阳气潜藏、积蓄阴精,为抵御寒冬积攒能量。在穿衣和室温方面需多留意,穿太少、房间过冷易感冒且消耗阳气;穿太厚、房间过热则会使毛孔张开,阳气外散,给寒邪可乘之机。
尤其老年人,清晨寒冷会使血压骤升,增加心梗、脑溢血风险,晨练应等太阳出来、气温回暖后进行。年轻人也不宜熬夜,长期熬夜会持续损耗阳气,导致冬天免疫力下降。


饮食进补在立冬养生中占据重要地位。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们会通过进食补充元气以抵御冬寒。

以上海为例,立冬时仍有深秋气息,天气微凉偏燥,此时不宜急于食用高热量滋补品,以免上火,进补应兼顾“温润”。可选择乌骨鸡、鸭肉等温和肉食,搭配核桃、银耳、蜂蜜、莲藕等滋阴润燥食材,实现清补养身。
因此,除进补外,日常应多吃应季蔬菜,甘薯、马铃薯等薯类富含维生素,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以及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都是常见实惠的选择,常吃可补充维生素,减少上火和便秘情况。此外,冬天饮用温润汤品也不错,如萝卜排骨汤、银耳百合羹,既能补水又能养胃。

立冬后的运动和保暖也有诸多讲究。户外锻炼要避开早晚最冷时段,除晨练选日出后,傍晚也不宜练到天黑才回家。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 为宜,避免快跑、大重量力量训练等高强度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慢跑等舒缓运动,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过度消耗阳气。

保暖方面,要重点护住颈部、腰部和脚部等寒气易侵入的关键部位。冬天可常备围巾,穿高腰裤护住腰腹,换上保暖棉袜和鞋子。晚上睡前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水中加几片生姜或艾草,能促进血液循环、驱走寒气,还有助于睡眠。
立冬养生需从
作息、饮食、心态、运动保暖等多方面入手
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养生
才能健康度过寒冬。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