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藏伊朗文物!多是当年明抢来的,现在伊朗正拼命往回要

你逛卢浮宫的时候,会不会注意到那些来自伊朗的文物?不是说它们不好看,毕竟是波斯古国传下来的东西,确实有股子千年文明的劲儿。

但这些文物背后的事儿,有点让人心里堵得慌不少都是当年法国人硬从伊朗拿走的,说难听点,就是“战利品”。

本来想觉得世界级博物馆的收藏,来路都该清清白白,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尤其是殖民时代那段时间,西方列强拿别的国家的文物,跟拿自家东西似的。

卢浮宫就是个例子,它总共藏了55万多件文物,东方文物在里面占挺重要的位置,而伊朗文物,就是这东方收藏里的一大块。

2016年的时候,时任卢浮宫馆长让・马丁内斯还说过,馆里伊朗文物具体有多少,压根没算明白。

但懂行的人都知道,卢浮宫现在是全球藏伊朗文物最多的地方之一。

这么多文物怎么来的?不是人家伊朗主动送的,是当年靠不平等条约硬“分”走的。

卢浮宫里的伊朗文物,不少是“抢来的战利品”

1895年那时候,法国靠着政治压力,直接拿到了在伊朗挖古董的专属权利。

不光如此,还定了个特别霸道的规矩:在伊朗境内挖出来的历史古迹成果,得劈成两半,一半给伊朗,另一半他们自己扛回法国。

这哪是分文物,简直是明抢啊。

也正是这个规矩,让卢浮宫能攒下这么多伊朗文物。

这些年我去卢浮宫逛“伊斯兰伊朗”展区,总忍不住看那组来自德黑兰的瓷砖。

这些瓷砖是萨法维王朝和卡扎尔时期的,本来好好镶嵌在伊朗首都的清真寺墙壁上,还有公共澡堂的穹顶上。

结果呢?没人给伊朗授权,就被人暴力拆下来,辗转流到了法国。

伊朗搞文化遗产研究的专家说得特别直接:这根本不是收藏,就是文物走私,是文化掠夺。

我觉得这话没毛病,好好的东西从人墙上拆下来,怎么说都不合理。

还有伊朗著名画家卡迈勒・奥尔・莫尔克的作品,本来这些画能让大家看看伊朗艺术到底有多厉害,结果现在全被封在卢浮宫的储藏室里,很少拿出来展出。

好好的艺术瑰宝,就这么在角落里落灰,想想都觉得可惜。

更让人难受的是洛雷斯坦省卡尔玛卡雷洞穴的事儿。

2005年这个洞穴被发现,还被称作“世界第六大宝库”,里面有好多礼器、陶盘、青铜俑之类的宝贝。

可发现没多久,这些东西就被人疯狂抢走了,其中不少陶瓷和青铜器皿,最后都进了卢浮宫。

这些文物现在摆在展柜里,旁边可能还写着“珍贵收藏”,但没人提它们是怎么从伊朗跑到法国来的。

这些被抢走的文物,伊朗没打算就这么算了。

这么多年,他们一直没停过往回追的脚步,而且不是瞎追,是有章法地跟法国人掰扯。

伊朗追文物几十年,3000多件已经回家了

伊朗追文物用的是“两条腿走路”的法子,一边找法院打官司,一边通过外交渠道跟对方谈。

从2005年到现在,靠这个办法,已经有3000多件被盗或者走私的伊朗文物回了家。

能追回这么多已经不容易了,毕竟跨国追文物跟打持久战似的,又费时间又费劲儿,稍微松点劲可能就黄了。

现在还有13起文物追索案在推进,有的已经提交到国际法院了,有的还在通过外交渠道慢慢谈。

伊朗也不是蛮干,他们很会用国际规则保护自己。

比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里面就说各个国家要尽力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伊朗就拿这个当依据,跟西方博物馆讲道理。

不光如此,伊朗还会把文物追索和别的事儿联动起来,比如巴列维家族在海外的资产追回案。

把这两件事绑在一起说,能让法国更重视文物问题,也能让国际社会更关注伊朗的诉求。

这种办法挺聪明的,不是死磕一件事,而是找关联点放大影响力。

2014年比利时法院判的一个案子,算是伊朗追文物路上的一个大胜利。

那件文物是个伊朗古董,被人走私到了欧洲,伊朗追了整整35年。

最后法院判了,让这件文物回伊朗。

这个判决不光让伊朗多了一件回家的文物,更重要的是给后来的追索案打了个样儿只要不放弃,就算时间再长,也有赢的可能。

这些文物对伊朗来说,不只是老物件那么简单。

它们是伊朗人的民族身份,是文化自信的根儿。

殖民时代抢文物,不只是抢东西,更是消解伊朗的文明主体性。

现在伊朗往回追,就是在把这种被消解的东西找回来,重新树立自己的文化尊严。

有法律专家说,伊朗想让卢浮宫的文物快点回家,还得再加点劲儿。

比如多通过外交施压,让法国把文物问题当成双边对话的重要内容;再比如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入,让这个组织帮着查卢浮宫伊朗文物的来路,分清哪些是合法收藏的,哪些是当年抢来的。

更重要的是,伊朗可以把自己追文物的事儿,跟全球讨论殖民历史遗留问题绑在一起。

比如跟希腊(希腊一直在追帕特农神庙的石雕)、埃及这些也有文物被抢的国家一起发声,形成共识。

这样一来,就不是伊朗一个国家在战斗,而是很多国家一起跟殖民历史的遗留问题较劲。

现在去卢浮宫,还是能看到那些伊朗文物。

它们摆在华丽的展柜里,灯光照着特别显眼。

但这些文物就像一面镜子,一面照出人类文明的美波斯文明确实给世界留下了很多好东西;另一面也照出殖民历史的伤疤,提醒大家当年列强是怎么欺负弱小国家的。

“文化无国界”这句话常被人说,但如果文化传播是靠抢来实现的,那这句话就变味儿了,成了掩盖掠夺的借口。

伊朗追文物的路可能还很长,但每追回一件,就是对这种借口的一次反驳,也是对自己民族文化自豪感的一次唤醒。

总有一天,那些该回伊朗的文物,应该能真正回家。

到时候,伊朗人能在自己的博物馆里,看着这些来自祖先的宝贝,不用再隔着国界,隔着历史的伤疤去遥望。

这不仅是伊朗的愿望,也是对文明最基本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历史   伊朗   卢浮宫   文物   当年   法国   东西   收藏   事儿   波斯   法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