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牺牲后,"谍王"徐会之在台自首,多年后才懂是顶级阳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前言

1950年6月的台北,刑场上枪声响起,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倒在血泊中。

就在所有人以为这起震惊台湾的间谍案尘埃落定时,一个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国民党陆军少将徐会之竟然主动走进保安司令部的大门,说自己也是共产党。

特务头子们兴奋坏了,觉得又挖出个大鱼。

可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愚蠢的自首行为,背后藏着一个让毛人凤都没看透的局?25年后,当徐会之从监狱走出来,台湾的地下党网络依然在暗中运转。

这个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玩的把戏,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密使一号"的最后纸条

吴石被抓的那天,整个台湾情报系统都炸了锅。

这个掌管国防部机密的参谋次长,居然给大陆传递了12份核心军事情报。

蔡孝乾这个叛徒把吴石供出来后,毛人凤亲自坐镇审讯。

吴石知道自己活不成了,死前他做了一件事——趁着看守不注意,把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条塞给了探监的人,上面写着八个字:"保网弃我,以假乱真"。

这张纸条最后到了徐会之手里。

徐会之看完纸条,在房间里坐了整整一夜。

他比吴石入党早23年,1924年就加入中共的时候,吴石还在军校念书。

两人在台湾秘密接头的日子里,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吴石用命换来的这八个字,其实是给徐会之指了一条路——用假情报把特务的注意力全部引过来,真正重要的人才能脱身。

徐会之明白吴石的意思。

那些跟吴石有过接触的人,那些台湾地下党的核心成员,都需要时间转移。

特务们正在疯狂搜查,任何一点线索都可能牵出一串人来。

徐会之手里掌握着整个台湾地下组织的通讯网络,知道谁是谁,谁在哪里工作,哪些电台还在用。

这些信息要是泄露出去,整个台湾的情报系统就全完了。

少将走进特务机关

1950年6月的一个早上,徐会之穿上军装,把徽章擦得锃亮,然后一个人走进了保安司令部调查局的大门。

门口的卫兵看见少将军衔都愣住了,这年头哪有当官的主动往特务机关跑的?徐会之报上名字,说要见毛人凤,有重要情报要交代。

消息传到毛人凤那里,这个老特务头子第一反应是不信。

吴石案刚破,怎么又冒出个少将说自己是共产党?会不会是想立功?毛人凤让人把徐会之带进审讯室,亲自坐镇盘问。

徐会之进门就说,自己确实是地下党,但不是蔡孝乾那条线上的,是另一个系统。

他愿意交代所有情况,条件是保证家人安全。

毛人凤听完眼睛都亮了。

台湾还有另一个地下党系统?这要是真的,可是天大的功劳。

他马上安排人手,准备顺藤摸瓜把这个网络连根拔起。

徐会之看着毛人凤兴奋的样子,心里反而踏实了——鱼上钩了。

接下来的审讯里,徐会之表现得特别配合。


他说出了一串联络人的名字,报了几个电台的位置,还交代了接头暗号和联络方式。

毛人凤派出大批人手,按照徐会之提供的线索去抓人。

特务们忙活了好几个月,抓了不少人回来,审来审去却发现不对劲——这些人要么根本不认识徐会之,要么就是些小角色,根本不是什么核心人员。

一盘下不完的棋

徐会之给出的情报有个特点,听起来都很真实,细节也对得上,就是查到最后总差那么一点。

比如他说某个电台在某栋楼里,特务们赶过去一看,确实有人用过电台的痕迹,可人早跑了。

他说某个联络点在茶馆,特务们蹲守了半个月,来来往往都是些普通百姓,根本没见到可疑人物。

毛人凤开始怀疑徐会之是不是在耍他。

他把徐会之关进地下室,动了刑。

徐会之咬着牙扛,承认自己说的有些情况不太准确,但坚持那些都是真实存在的联络点,只是可能已经转移了。

他还说,地下党的规矩就是单线联系,他也不知道上线是谁,下线在哪里。

这套说辞听起来合情合理。

搞地下工作的确实都是这样,单线联系是基本原则。

毛人凤没办法,只能继续顺着徐会之提供的线索查。

特务们在台北满街跑,监视这个跟踪那个,把情报机关的人力都用到极限了。

就在特务们被徐会之牵着鼻子走的时候,真正的地下党员开始撤离。

那些跟吴石有过接触的人,那些掌握重要情报的人员,一个个悄悄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有的改了身份藏进山区,有的调到外岛驻防,还有的干脆想办法去了香港。

徐会之用自己的自由,给这些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二十五年的代价

法庭上,检察官拿着一大摞卷宗念徐会之的罪状。

念了整整两个小时,都是些叛国罪、间谍罪之类的指控。

徐会之站在被告席上,一句辩解都没有。

法官问他还有什么要说的,他只说了一句:我对得起自己的信仰。

判决书下来,徐会之被判无期徒刑。

送进监狱那天,他已经50多岁了。

监狱里的日子难熬,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干重活。

徐会之从来不跟人说自己以前是少将,也不提自己做过什么。

其他犯人只知道他是个政治犯,话不多,身体不好,每天就是干活睡觉。

毛人凤那边还不死心,隔三差五就派人来提审徐会之,想从他嘴里再挖出点东西来。

徐会之每次都是那套说辞,要么说时间太久记不清了,要么说当时就知道那么多。

问得急了,他就装病,躺在牢房里不出来。

特务们拿他没办法,只能继续在外面瞎转悠。

台湾那边的地下党网络,在徐会之入狱后依然在运转。

那些被保护下来的人,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

有的在军队里,有的在政府机关,有的在学校教书。

他们不知道徐会之替自己扛了多大的雷,只知道那段时间特务查得很严,大家都很小心。

蒋介石以为这次肃谍行动大获全胜,专门开了庆功会。

毛人凤在会上拍着胸脯说,台湾的共谍已经被清除干净了。

蒋介石很满意,给毛人凤升了官。

谁都没想到,他们自以为挖出来的"大鱼",其实是个烟雾弹。

走出监狱的谍王

1975年,徐会之出狱了。

这时候他已经70多岁,头发全白了,腰也直不起来。

家人来接他的时候,差点认不出来。

徐会之走出监狱大门,看着外面的阳光,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25年啊,人生能有几个25年?

出狱后的徐会之过得很低调。

他住在台北一个老旧的公寓里,靠着一点微薄的退休金生活。

老邻居们都不知道这个驼背老头当年干过什么,只觉得他是个和气的老人,偶尔帮忙看看孩子,修修电器。

徐会之从来不对人讲自己的过去。

有人问起他坐牢的事,他就说自己年轻时办错了事。

没人知道这个老人心里想些什么,也没人知道他是不是后悔过。

偶尔深夜醒来,徐会之会想起吴石那张纸条,想起那些被保护下来的战友,想起自己在牢里熬过的那些日夜。

1983年,徐会之去世。

台北的报纸上登了个小小的讣告,说一位退役少将过世了,享年78岁。

葬礼办得很简单,来的人不多,都是些亲戚邻居。

没人知道棺材里躺着的,是个用25年自由换来整个情报网安全的英雄。

真相浮出水面

2000年,大陆解密了一批档案。

这些档案里,详细记载了徐会之和吴石在台湾的工作情况。

档案显示,徐会之的自首完全是按照吴石的遗言执行的一个计划。

他提供的那些情报,百分之九十都是假的。

那些联络人的名字是编的,电台位置是瞎报的,就连接头暗号都是临时想出来的。

档案还显示,徐会之保护下来的那些地下党员,后来有的成了台湾民主运动的推动者,有的回到大陆参与建设,还有的一直潜伏到改革开放后才公开身份。

这些人能活下来继续工作,全靠徐会之用自己的自由换来的时间。

台湾的史学界看到这些档案都震惊了。

原来当年那个主动自首的少将,不是真的投降,而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毛人凤自以为破获了重大间谍案,其实是被徐会之耍得团团转。

那些派出去抓人的特务,那些投入的人力物力,全都打了水漂。

这个故事传开后,有人说徐会之是谍王,也有人说他是傻子,用自己的命去赌一个不确定的结果。

徐会之要是知道后人的评价,大概也不会在意。

他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想的不是自己能不能活下来,而是怎么让更多的战友活下去。

一个时代的注脚

徐会之的故事,其实是那个年代很多地下党员的缩影。

他们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工作,随时可能暴露身份,随时可能丢掉性命。

吴石传出来的12份情报,据说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局势,让志愿军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这些情报的背后,是像徐会之这样的人用命换来的。

1950年那个夏天,台北刑场上不止倒下了吴石一个人。

跟他一起被处决的,还有好几个地下党员。

这些人临死前都很镇定,没有一个人求饶,也没有一个人出卖同志。

他们知道自己的死能换来什么,也知道还有人会继续走这条路。

徐会之走进保安司令部的那个早上,心里想的应该也是这些。

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出来,不知道那些假情报能骗多久,也不知道战友们能不能安全转移。

他只知道这是保护战友的唯一办法,那就去做。

25年的牢狱之灾,对他来说也许是早有预料的代价。

那些被保护下来的人,后来过得怎么样,徐会之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

他出狱后没有联系过任何一个老战友,也没有向组织报告过自己的情况。

他就像个完成了任务的士兵,默默退到幕后,在人群中消失了。

这种低调,也许也是一种保护——保护那些还在工作的人,保护那些可能暴露的线索。

毛人凤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被耍了。

他以为抓了徐会之就破获了大案,以为台湾的地下党网络已经被摧毁。

蒋介石给他颁奖的时候,那些被徐会之保护下来的人,正在台湾各个角落继续工作。

这个对比,像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一个讽刺意味十足的玩笑。

结语

徐会之用25年牢狱生涯演的这出戏,说穿了就是拿自己当诱饵,把敌人的注意力全吸引过来,让真正重要的人有时间脱身。

这种打法在今天看来都够大胆,何况当时他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吴石那八个字的遗言,徐会之用一生去实践了。

等档案解密的时候,他已经去世17年了,没能亲眼看见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这个老头在台北那个小公寓里度过的最后岁月,心里是怎么想的,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

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台湾地下党工作档案选编(1949-1987)》,档案出版社,2000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隐蔽战线英烈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

台湾"国史馆":《戒严时期政治案件档案》,2016年公开档案

李晓方著:《无声的较量:1949年后的两岸情报战》,团结出版社,2018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历史   牺牲   多年   台湾   特务   情报   少将   台北   档案   司令部   地下党   工作   地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