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公里精准测距!我国首次实现地月激光技术突破
4月23日凌晨,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从中国科学院传来: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组成的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月距离尺度的卫星激光测距,星地距离约35万公里。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深空卫星激光测距技术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技术突破,主要依靠云南天文台的1.2米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该系统成功探测到我国远距离逆行轨道卫星(DRO-A)单角锥反射器的激光回波信号。其原理就像用一个精准的“宇宙手电筒”照向35万公里外的卫星,通过计算激光反射回来的时间,从而像用尺子量距离一样,精确测出了卫星距地面站的距离。
在此次试验中,科研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地月距离遥远,激光在传播过程中信号会极度衰减,这对地面激光测距系统的精度和灵敏度提出了极高要求。为此,云南天文台的科研人员优化了望远镜指向精度和极微弱信号识别处理技术,才成功捕获到DRO-A卫星反射器反射的激光回波光子。而上海天文台研制的星载反射器采用大口径单角锥设计,攻克了微弧度级二面角控制、低温差镜体热控、速差匹配远场衍射设计技术,最大化提升了反射能力 ,也为试验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李语强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对地月空间卫星的高精度激光测距,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的轨道测定与导航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此次测距不仅验证了我国深空激光测距技术的成熟度,也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手段,同时还具备对卫星、空间碎片、月面反射器等空间目标的测距能力。这意味着我国在未来的月球探测、深空探测任务中,能够更精确地确定航天器的位置和轨道,大大提高任务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本次新技术试验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组织实施,上海天文台负责星载反射器研制、云南天文台负责地面激光测距系统研制、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卫星平台研制。后续,科研团队将组织更多天文台站参与观测,继续提升测距系统性能,优化单角锥反射器设计,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地月空间探索领域的技术优势。
这一地月激光测距技术的突破,是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彰显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实力。它不仅为我国未来的航天任务开辟了新的道路,也将对全球的深空探测研究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航天在未来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