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微
编辑|先锋谷
不知何时,陈芋汐和全红婵,从搭档变成劲敌。
尤其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两人一较高下后。
曾经的黄金搭档,似乎就此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人因伤暂退,一人频创佳绩。
两相对比下,全红婵陷入无穷无尽的争议中。
而陈芋汐看似风光无限,繁花似锦。
但她赛后的采访,却暴露出自己的真实处境。
更是全红婵所承受的苦楚,也被彻底袒露。
如今再看两人,孙颖莎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2025年7月28日,新加坡世锦赛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赛场上。
中国组合陈芋汐和掌敏洁凭借绝对优势拿下金牌,实现世锦赛的第14连冠。
而且仅仅三天后,陈芋汐又用自己的表现,给中国跳水队带来新的惊喜。
7月31日晚上,陈芋汐再次站上女子10米跳台的决赛赛场。
她依旧稳定得让人惊叹,最终以超高分遥遥领先其他对手。
最终,顺利为中国队锁定本届世锦赛跳水项目的第8枚金牌。
赛后采访时,19岁的她从容回忆起职业生涯的起点。
2019 年第一次在集训名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哪怕排在最后一位,也难掩激动。
“当时觉得,好像有了一点点机会”。
后来队内测验,她的成绩始终稳定在400分以上。
“现在回想,都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好厉害”。
如今6年过去,她征战4届世锦赛。
无数次的腾空翻转,总共赢得四金两银。
更是和全红婵一起被誉为女子高台的双保险。
但如今,陈芋汐的搭档却早已换做她人。
20岁的掌敏洁临危受命,与陈芋汐组成全新组合。
两人在此之前,仅仅合作过两次。
但首次搭档就能在全国冠军赛上夺得冠军。
后来匆匆投入世锦赛备战,磨合期不足两月。
但所有的困难,都阻挡不了两人的天赋。
决赛中,她们以五跳零失误的完美表现征服赛场。
而陈芋汐也已经达成双人十米台四连冠。
如今的陈芋汐,是世锦赛的“四朝元老”。
甚至可以带着新搭档卫冕,证明“换谁都能赢”的统治力。
从张家齐到全红婵再到掌敏洁,她早已成为核心。
赛场上的陈芋汐,越来越自信从容。
甚至表示“身为运动员,感觉非常圆满”。
可曾几何时,她却被全红婵“压制”。
如今两人分开后,才能成为国家队希望。
难道陈芋汐和全红婵,真就相生相克?
陈芋汐和掌敏洁携手攀登荣誉高峰的时候。
她的老搭档全红婵,却在经历困扰。
曾经在东京奥运会上惊艳世界的她,被誉为跳水界的天才。
当时,她才14岁,却以历史最高分夺冠。
其中三跳满分,动作获95分以上,水花控制近乎“消失”。
就连郭晶晶也赞叹“全红婵的天赋让人羡慕”。
当时的陈芋汐,得分与全红婵相差40.8分。
足以看出全红婵的“碾压级胜利”。
后来在巴黎奥运会上,全红婵再度夺金。
而陈芋汐和她的差距也缩小到相聚甚微。
但外界对两人的评价,却依旧是天壤之别。
本以为全红婵会在冠军的道路上顺利走下去。
可谁能想到,2025年她却因为伤痛复发接连缺席比赛。
而全红婵,也因此彻底陷入争议中。
但就像高敏曾说的,伤病是大事,但总有痊愈的时候。
更大的问题可能来自心理层面。
自从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后,全红婵就活在聚光灯下。
她不断被关注甚至被神化,也被迫承载着期望。
为了比赛,全红婵竭尽全力。
可发育问题,并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如今她身高体重都在增加。
跳水对她而言,不再是简单的天赋。
而且她面临的,不光是和陈芋汐的竞争。
还有更多年轻小将的崛起和追赶。
又或者是曾经被她替代的张家齐等人。
无形中,全红婵的心理负担也在不断增大。
就像她在采访中所说“如果不是冠军,还有人会喜欢我吗?”
她害怕让别人失望,但压力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更别说全红婵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
就连老家修房子都经常被当作新闻拿出来说。
同样困扰的,恐怕还有陈芋汐。
说实话,两人想要重新组合很难。
跳水队有自己的战术安排。
陈芋汐也说过,对新搭档很满意。
但架不住当年全陈组合太过惊艳。
陈芋汐如今风光无限,全红婵却受困伤病和心理重压。
两人的处境似看似截然不同,可细想之下,两种境遇背后的压力却同出一辙。
当运动员被推上神坛,无论她是连连夺冠还是暂时受挫,都必须面对观众对完美的要求。
陈芋汐正在适应着赛场的变化,而全红婵也在努力挣脱神话的束缚,找回更自在的自己。
可见无论是站在巅峰还是处于低谷,“不被神化”都是每个运动员都渴望的解脱。
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愿望,也是整个体育圈面前的大问题。
从跳水领域走出来,将目光放到整个中国体育界。
其实它早已被“饭圈化”与“造神论”困扰。
2025年7月中旬,孙颖莎的教练邱贻可就因网暴登上热搜。
只因孙颖莎在WTT美国大满贯赛中止步16强。
球迷不愿意在偶像身上找问题,就把矛头对准教练。
邱贻可只能晒出执教期间孙颖莎的成绩清单,试图平息舆论。
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不确定性,不到最后一刻,谁也猜不准结果。
运动员个人的状态好坏,还有比赛当天临场发挥,都能直接影响到胜负。
所以哪怕是世界顶尖的高手,也无法保证“场场必胜”。
面对体育圈乱象,孙颖莎曾在采访中回应过。
她希望球迷们能理智看待输赢。
“赢了什么都好,输了也请理解,拒绝神化运动员”
“不管谁取得胜利,都是为国家而战”
这番话放在陈芋汐和全红婵身上,放在每个运动员身上都同样适用。
曾几何时,孙颖莎也是公认的天才少女,可如今在比赛中也是连连失利。
面对舆论争议,她撕掉标签、直面失败、理性呼吁。
面对光环束缚,她说“运动员都很努力,困难面前比的是内心强大”。
面对失败,她承认自身问题,但更强调国家荣誉。
面对极端粉丝的攻击,她说“赢了什么都好,输了也请理解”。
对于为国争光的运动员,观众和网友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耐心,尊重竞技体育的规律,而不是用“饭圈化”与“造神论”去评判和干预。
回归体育本身,让运动员在更健康,更包容的环境中成长,才是真正的支持。
体育竞技的魅力不只在金牌,就像孙颖莎所说,运动员不是神,他们也会有失误和低谷。
粉丝要多点理解和包容,别把输赢看得那么死,真心支持他们,让体育回归纯粹。
陈芋汐的赛后剖白,揭开奥运惜败后平衡光环与压力的真实处境。
稳定发挥背后的挣扎,恰是运动员褪去“神化”后的血肉肌理。
孙颖莎的“输赢是常态”,更是道破所有舆论争议的本质。
少些完美苛求,多些对拼搏者的理解,才是对体育精神最深的敬畏。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