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是商汤王?伪史学杀进学术圈,论文当成段子写?底线何在

真的是颠覆认知!最近网上有篇论文,叫《汉谟拉比法典与商汤关系新论》,标题看着还算正常,但这个内容可太“炸裂”了:它说,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大帝,和咱们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王,是同一个人!不光这个结论让人惊掉下巴你,论证过程也是充满胆识!



这篇论文的“惊天大发现”是英语和汉语很多词读音非常像!然后说英国人起源于欧亚草原,所以中华文明影响了英国文化,所以汉谟拉比是商汤!如此跳跃的思维,外加九曲十八弯的逻辑链条,看得人是眼花缭乱!

作者大胆创新,用现代英语和现代汉语的发音,去套几千年前古巴比伦语和古汉语,论文里举例,“Ising”对应有莘氏,“Susan”对应“三”,即古伊拉蒙人的都城,苏萨!我一直以为只有脱口秀演员会玩谐音梗,没想到你们搞学术的也用啊!

论证俩人是一个人,主要靠对比生平和地名、人名强行拉郎配。商汤史料少,就能这么“缓解尴尬”?这就像研究三国历史,你拿本《三国演义》当核心史料!这不是胡闹吗?

那么为啥“商汤”总是伪史学的重灾区?核心原因就俩字:“稀缺”!史料实在太少:商朝本身早期史料就极其匮乏,尤其是商汤时期,细节模糊。史料越少,留给他们的想象空间越大,也方便他们发挥。其次,商汤作为开国之君,自带传奇光环。把他和世界其他著名帝王强行挂钩,容易制造“中华文明源头论”、“世界文明同源论”等冲击眼球但缺乏实据的“宏大叙事”,迎合某些特定的“伪史论”调性!

所以啊,这篇论文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猎奇”那么简单。它暴露的是学术研究的底线失守:跨时空、跨语言的无厘头谐音附会。缺乏可靠文献支撑,没有参考文献,论据空泛。无视基本的史料批判和学术规范。迎合非主流伪史论调,而非追求真实历史。

而作者据说还是一位研究阿拉伯问题的专家,这更让人觉得,猎奇无底线,跟身份学历真没啥绝对关系。学术研究要是都这么搞,离“人”越来越远,离“神”倒是越来越近了。

与其沉迷于这种“关公战秦琼”式的伪历史拼接,不如踏踏实实做点真学问。实实在在的创作成果,而非水论文。历史研究,尊重证据、严谨求实,才是王道!否则,今天汉谟拉比是商汤,明天西王母说不定就变成埃及艳后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历史   商汤   史学   段子   底线   学术   论文   史料   巴比伦   史论   商朝   谐音   学术研究   英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