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时总觉词穷,才惊觉自己早已丢失了观察生活的能力。被网络裹挟着卷入快节奏的洪流后,我竟许久没有静下心,去思考、去享受那些慢下来的瞬间。
现在想来有些可笑:明明自己刷着短视频,却会对视频里的“慢时光”强烈代入——摆拍的阳光下嗑瓜子的惬意,屏幕这头的我竟会心生共鸣。为什么这种感觉如此容易让人沉浸?难道视频里的事有多难,是我做不到的吗?
朋友,你该明白,那些画面本就是拍给你看的。可你为什么非要隔着手机“享受”,而不是亲自去体验呢?
你肯定会说“没时间”。可休息日呢?难道正午十二点起床,将早午饭合并就是你想要的生活?然后转头在网上“云过”别人的日子——你真以为那些都是纯记录吗?世上哪有那么多闲人,天天举着摄像头过日子?生活从不是预设的脚本,它充满了未知与琐碎。你看到的“日常”,不过是别人刻意重复无数遍后,才呈现在你眼前的精致片段。
有时我会想,发朋友圈和发抖音,到底有什么区别?一个面向认识的人,一个面向陌生人。若想寻求共鸣,分享的对象难道不该是朋友吗?刻意把生活展给陌生人看,总觉得有些奇怪。我也曾这样做过,如今回想,不过是渴望获得更多认同感,想要被更多人看见。可这份认可的意义,又在哪里?以前没明白,现在明白了,流量,虚荣和利益。
还记得刚用抖音时,心态多单纯——短视频只是生活的调味剂。15秒的片段配上魔性音乐,洗脑又有趣。可不知从何时起,调味剂竟成了主食,我隔着屏幕窥探别人的生活,却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潦草又空洞。
更糟的是,不知从何时起,我突然开始失去对生活的期待。日子像设定好的程序般一成不变,我也渐渐弄丢了对未来的幻想力。心沉不下来,写不了东西,也懒得思考,整个人轻易就被碎片化信息占据,一头扎进去便无法自拔。
写到这里,忽然懂了自己为什么总不愿行动——不过是迷茫作祟。疲惫工作一天后,到家只想彻底抛开工作,用最娱乐化的方式“放空”。可这样的日子重复再重复,只会越来越无趣。外卖成了餐桌上的常客,买菜、做饭、洗碗在我眼里变成了复杂又麻烦的流程。
这时总会想起在老家的日子,那时没有随叫随到的外卖,晚饭永远是现成的,我的任务只有“等待吃饭”,流程简单到结束。可那时的我,从没想过要站在父母的视角,去体会他们买菜、择菜、做饭、洗碗的繁琐。原来外卖之所以能爆火,不过是它替我们承接了本就该自己面对的生活流程。我们一边吐槽做饭麻烦,一边骂骂咧咧地点开外卖软件,在懒惰与不健康的生活里反复循环。
说到不健康,最听腻的话一定来自父母的唠叨。步入职场后与父母分开,独自生活的日子里,他们最牵挂的永远是“吃没吃好,穿没穿暖”。从前总觉得啰嗦,如今却不得不反问自己:没有了他们的照料,我真的能照顾好自己吗?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