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时节话养生,中医生活进万家——“鲁医健康说·时令与健康”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

青岛新闻网7月11日讯(记者 吴阳)7月11日,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鲁医健康说·时令与健康”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第九场在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举办。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三伏时节话养生,中医生活进万家。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指导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汪运富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青岛市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青岛市先后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中医药国字号“双改革”城市,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社会“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青岛市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36.6%,远超全国24.62%的平均水平。

一是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精髓。挖掘崂山中医药文化精髓,拍摄《大道崂山》,编撰出版《崂山本草》,推动崂山道地药材保护开发。挖掘整理中医药民间智慧,在全市范围内征集遴选一批“方药”“文献”“器物”,有1人入选国家老药工。编撰发放体现中医药文化智慧的“三个10”(10个成语、10个故事(传说)、10个谚语)系列。加快建设中医药文化新载体,打造“本草叶画”品牌,推动中医药本草文化走进国内高等院校、博物馆,建立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国际留学生体验基地等平台。

二是丰富中医生活化医疗服务内涵和体系。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针灸戒烟、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近视中医药防控、献血者中医药干预等创新实践,编撰发放《青岛市居民中医药健康知识导读》《青岛市居民中西医协同肿瘤防治知识导读》。全市有中医医院50所(三甲中医医院4所),打造1个齐鲁治未病专科集群牵头专科,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纳入市办实事,建成国医馆173个、精品国医馆61个、国药坊10个,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卫生院,9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的覆盖面和可及性进一步提升。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建成2个省级文旅康养强县、11个齐鲁康养打卡地、1个中医药博物馆、1个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城阳区入选省级中医生活化试点项目。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全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制作《国医在线》《岛城中医话健康》等系列中医科普节目,打造三伏养生节、养生膏方节等中医药文化品牌。举办“中医市集”系列活动,黄岛区将中医“市集(夜市)”纳入政府实事。开展八段锦全民推广活动,累计培训师资骨干1900余人、习练群众124万余人次,推动传统养生功法服务群众健康。

为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服务中的优势,切实提升广大居民对中医服务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7月15日—8月18日开展第十届“三伏养生节”暨中医药文化节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三伏时节话养生,中医生活进万家”,届时将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和文化体验活动。

一是开展“三伏养生节”全时段系列活动。今年7月20日入伏,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将于7月15日在台东步行街举行“三伏养生节”启动仪式,届时将举办大型中医专家义诊和咨询、中医特色疗法体验、中药茶饮体验、八段锦展演等现场活动,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体验中医药的神奇与魅力。7月14日—20日期间,还将开展养生保健(治未病)义诊咨询周活动,全市各“治未病”中心(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养生保健基地、养生保健指导门诊所在单位将安排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为居民提供养生保健指导、义诊咨询服务。整个“三伏养生节”期间,各医疗机构也将普遍开展冬病夏治中医养生保健特色服务,包括穴位贴敷(“三伏贴”)、针灸、推拿等冬病夏治服务,为群众度过一个健康的夏天保驾护航。

二是开展中医药沉浸式体验活动。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市集(夜市)活动,推出中药茶饮、药膳体验及中医药特色疗法展示等活动,让群众通过“赶集”形式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各中医药文化基地将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通过免费参观、互动体验、展览展示、巡讲直播、研学实践等活动,让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入生活。深入推进“锦上生花·健身气功八段锦全民推广青岛行动”,全面推动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生活的深度融合,市民可以广泛参与半岛都市报官方公众号平台“锦上生花”八段锦线上打卡抽奖活动,坚持每日习练打卡,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全人群、全域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各医疗机构利用科普(养生)大讲堂、市民健康大学堂及广播、短视频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中医药健康讲座,向市民普及冬病夏治基本理念、健康生活方式等知识。发放《青岛市中医养生保健文化知识》《青岛市5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青岛市居民中医药健康知识导读》等养生保健资料,向广大群众普及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同时,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山东省中医药条例》等中医药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活动,提高群众防范非法中医诊疗的安全意识,营造依法执业的良好环境。

三伏至,阳气盛,祝大家以传统为根、以健康为本,收获身心的舒适与安宁。谢谢大家!

凤凰网记者:近期,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陆续推出了多款中医养生茶饮,很受群众欢迎。在三伏养生节期间,医院为市民准备了哪些中医特色服务?

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金芳

感谢您的提问。

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是一所公立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山东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先后承担“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任务。近年来,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以“双示范”项目为抓手,坚持“双轨并行、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做强做大中医药优势特色,将优质的中医特色服务送到市民身边。今年三伏养生节(7月15日至8月18日)期间,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紧贴市民需求,推出了方便快捷的系列中医特色服务。

一是推出冬病夏治多元疗法,开启三伏养生新篇章。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在三伏养生节期间,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将组织多个重点科室协同发力,为广大市民提供冬病夏治服务。治未病科特色突出,不同地域的学术流派荟萃,为患者提供多样、有效、特色的诊疗服务;不同层级的名医名家汇集,打造开放式的名医堂;针对不同需求开设体重管理、睡眠等特色专病门诊;开展针刺、贴敷、拔罐、伏灸、督灸、脐灸、雷火灸等中医绿色疗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调理方案。呼吸科是冬病夏治的老牌科室,中药内服+贴敷外治组合疗法,可以让诸多咳嗽、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患者获益。中医妇科依据五运六气和患者体质,精心调整贴敷药物,加强贴敷疗效,为女性朋友们解除妇科疾病的困扰。针推康复中心推出的齐天灸诊疗,也吸引了不少冬病夏治的新粉丝。心血管一科结合夏季养心的特点,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夏季养心”健康指导方案。老年医学科、风湿病科、耳鼻喉科及其他院区相关科室,也都可以根据患者需求提供专业规范、疗效确切的冬病夏治服务。

二是特色养生茶饮护健康,喝出节气里的中医智慧。中医特色养生茶,是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今年的一大亮点。由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国家、省、市级重点学科知名专家团队联合研制,共有20余款。为了应对夏日里大家普遍出现的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问题,我们最新推出了乌梅五味生津饮,不仅能生津润燥、解暑降温,还能促进消化,尤其适合口渴乏力、食欲不振的人群。降酸养生饮,专门针对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人群,通过清热利湿、降酸泄浊,调节代谢功能。此外,消脂减肥茶、养颜美容茶、护肝饮等也广泛获得市民青睐。市民朋友可在网上便捷配药自助开方,快递配送到家后便可开启居家养生新模式。

三是开展中医养生市集,沉浸体验让养生可触可感可参与。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开展了多场别开生面的中医市集系列活动,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5月31日“端午节中医市集”走进大鲍岛上街里文化街区,设养生茶饮体验区、专家义诊区、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区。市民在这里品茶饮、领香囊、看中医、辨体质、试疗法,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我们还先后走进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和大学生们在“青年养生局”聚会。从中医茶饮到特色疗法,从体质辨识到夏季养生,将“治未病”理念融入交流中,为大学师生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在接下来的三伏养生节期间,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医市集活动,走进社区、学校、商圈等,把优质中医服务送到大家身边。

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将通过一系列的特色服务,让大家在三伏天里科学养生、收获健康,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一起走进中医,了解中医,信任中医,享受中医药为我们带来的健康福祉!

图片

半岛都市报记者:我们常听说“冬病夏治,事半功倍”,那对于哮喘、慢阻肺这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怎么利用三伏时节进行调养,从而减少冬季发病呢?另外,夏季很多人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那怎样做才能既享受空调的凉快,又能科学地兼顾防暑,还不损伤阳气呢?

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一科主任主任医师胡海波

感谢您的提问。

首先,“冬病夏治”是中医重要的且独具特色的治疗理念,尤其适用于虚寒性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天人合一,四时养生”的中医认识:夏季,尤其是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人体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借助天时进行针对性调养,可以最大程度地温补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在冬季减轻或减少疾病的发作。在这里,我也向大家介绍几种利用三伏时节调养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

一是“三伏贴”,就是穴位贴敷。在三伏天特定的日子(初伏、中伏、末伏),将具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功效的中药制成膏药,贴敷于特定穴位(如肺俞、膏肓、定喘、大椎、膻中、天突等),利用药物刺激和夏季腠理疏松的特点,使药力直达病所,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温煦肺脏,驱逐寒邪。适用于虚寒(怕冷、咳喘遇冷加重、痰白清稀)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等患者。

二是内服中药调理。根据个体体质和具体证型(如肺脾气虚、肺肾阳虚等),由中医师开具温阳散寒、补益肺脾肾、化痰平喘的中药方剂,在三伏期间或整个夏季进行调理,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个中药方剂必须由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切勿自行用药。

三是艾灸疗法。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特定穴位或经络(如:大椎、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扶助阳气的作用。温和灸、隔姜灸等,尤其适合阳虚怕冷明显、易感冒、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市民学习正确方法后可以在家自行操作,但要特别注意防火防烫伤。

四是饮食调养(也就是药膳)。药膳可以温阳散寒,健脾益肺。推荐多烹饪温补食材:生姜、葱白、大蒜、羊肉(适量)、鸡肉、桂圆、核桃、红枣、山药、莲子、芡实、糯米、燕麦等。姜枣茶(用生姜数片+红枣几颗煮水)可以温中散寒,黄芪炖鸡汤可补气固表,山药薏米粥可健脾益肺祛湿,当归生姜羊肉汤可温阳补血散寒(注意体质燥热者不宜)。

夏季天气炎热,尤其温度湿度过高时,容易发生暑热湿热内侵人体,出现中暑等疾病。现在人们夏季恐怕离不开空调了,但要注意科学、合理使用这些降温设备。

一是温度湿度设定:26°C - 28°C是最佳区间。不要贪凉设置过低温度(如低于24°C)。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7°C以内,避免骤冷骤热给身体(尤其是心血管和呼吸道)带来过大负担。夏季理想湿度为:40%~50%,最高不超过60%。

二是避免冷风直吹:调整空调出风口方向,不要让冷风直接对着头部、颈部、背部、腹部、腰部、膝盖、脚踝吹。这些部位是风寒入侵的主要通道和阳气聚集/薄弱之处。

三是重点部位保暖:颈背部、腹部、膝关节、脚踝等。

四是房间定时通风:空调房密闭会导致空气污浊、干燥。

五是注意从室外进入空调房的缓冲:大汗淋漓时,先在门口、走廊停留几分钟,擦干汗水,让身体适应一下温度变化,再进入低温的空调房,避免带着一身汗直接冲进冷气中。

最后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对于患有虚寒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殊人群,抓住三伏天这个“天时”至关重要。合理防暑降温也是必要的,只要方法科学,就能“避暑热,远寒凉”,最大程度运用中医四时养生理论助力民众健康。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除了常见的三伏贴,中医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在夏季用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在饮食和生活作息上,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曲宪双

感谢您的提问。

“冬病夏治”是针对那些在冬季或寒冷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的虚寒性疾病,提前进行温阳散寒、扶助正气的治疗与调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预防加重或复发的效果。经多年实践,在调理以下疾病时具有良好效果。

1.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骨关节疾病。如颈肩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4.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产后身痛、怕冷等。

5.特殊人群:免疫力低下及虚弱多病体质偏寒人群。

6.小儿体质与成人不同,儿科开展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遗尿、生长发育缓慢、身材矮小等相关疾病的冬病夏治诊疗服务。

7.注意:热证、阴虚火旺、实热证、孕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宜冬病夏治。

除了常见的三伏贴,我们还有以下中医外治方法可以在夏季用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1.艾灸:如督灸、脐灸、隔姜灸、艾条灸等,可补充阳气、温通经络、散寒除湿。

2.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3.拔罐:夏季湿气重,拔罐有助于排出体内积聚的湿邪。体质过于虚弱、有出血倾向、皮肤有破损者慎用。

4.推拿按摩:通过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

5.刮痧:有活血透痧、祛除邪气(特别是暑湿、热邪)的作用。体虚者、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刮痧后要注意避风保暖。

在饮食和生活作息上,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调整,以顺应身体变化,达到未病先防。

一是在饮食上,要温阳养心,健脾祛湿,适当清暑。

温阳驱寒是核心,适度吃些辛温食物,如生姜、葱、蒜、花椒(少量)、桂皮(少量)、羊肉。早餐可以喝点姜枣茶(生姜+红枣+红糖)。

避免过度贪凉,这是夏季养阳的关键。要控制冰镇饮料、冰淇淋、大量生冷瓜果的摄入。从冰箱拿出的食物放置至常温再食用。

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绿豆、山药、莲子、芡实、白扁豆、冬瓜、丝瓜、鲫鱼等。烹调方式宜清淡,避免油腻、甜食、粘腻食物(如糯米)加重湿气。

适度清解暑热,天气炎热时可适当吃些清暑生津的食物,如绿豆汤、荷叶粥、冬瓜汤、酸梅汤、西瓜翠衣、黄瓜、番茄等。

顾护心气,可吃些养心安神的食物,如莲子、百合、小麦、酸枣仁。

二是在生活作息上,要顺应天时,可晚睡早起。高质量的睡眠是养阴护阳的基础,尤其要睡好“子午觉”,晚上可以稍晚点睡,但不超过11点,早上早点起床,有助于阳气生发。

此外,还可以适当运动。选择在相对凉爽的清晨或傍晚进行较为缓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适当出汗可排出体内郁积的寒气湿气,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以免过度耗气伤阴。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外出做好防晒。

图片

青岛新闻网记者:很多家长想给孩子“冬病夏治”,但又担心孩子不适合,想请问专家哪些孩子可以进行冬病夏治?具体有哪些方法比较适合儿童?另外,夏天孩子户外活动多,出汗也多,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有没有什么适合孩子的夏季食疗方,既能开胃又能补充营养?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海英

感谢您的提问。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的是在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属于中医“虚寒”性质的慢性疾病。有以下病症的孩子通常比较适合:一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比如说孩子经常感冒、咳嗽,尤其在秋冬季节容易发作的;二是患有寒性哮喘的孩子,在寒冷季节或受凉后容易诱发哮喘发作的;三是患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孩子,在遇冷风或冬季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症状加重的;四是脾胃虚寒的孩子,平素有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等症状,甚至是面色萎黄、消瘦、生长发育稍慢的孩子;五是部分患有寒性的过敏性咳嗽、湿疹的孩子;六是平素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需要通过冬病夏治进行体质调理,增强抵抗力的孩子。

在冬病夏治中,综合考虑儿童皮肤娇嫩、配合度、安全等因素,常用的、适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大类:一是三伏贴。具有外用、相对安全、痛苦小的优势;二是三伏灸(艾灸)。以温和灸或隔物灸的方式灸特定穴位;三是小儿推拿。这类疗法无创、无痛,孩子接受度高;四是内服中药。具有针对性强,整体调理效果好的治疗优势;五是药浴或泡脚。使用温经散寒的中药煎煮后泡澡或泡脚。

针对夏季孩子出汗多、消耗大,又易受暑湿影响脾胃功能、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我们推荐以下六款食疗方,来兼顾开胃消食和补充营养,如荷叶绿豆粥、陈皮瘦肉汤、酸甜乌梅饮、冬瓜薏米排骨汤、山药莲子羹、西红柿鸡蛋面或是西红柿疙瘩汤,供大家参考。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其中三种食疗方的做法。

一是荷叶绿豆粥,可以清热解暑,健脾开胃。准备鲜荷叶1小张洗净切碎,绿豆30克提前浸泡2小时,大米50克,冰糖少许。大米、绿豆加水煮粥,快熟时加入荷叶,煮10-15分钟,捞出荷叶,加少许冰糖调味即可。绿豆能清热解毒,荷叶可清暑化湿醒脾。

二是陈皮瘦肉汤,可以理气健脾,开胃消食。准备陈皮3-5克,猪瘦肉末100克,生姜1-2片。放入小锅,加适量清水,小火煮1小时左右,加少许盐调味即可。其中陈皮芳香醒脾,瘦肉补充蛋白质。适合胃口不好、有口气、消化不良的孩子。

三是山药莲子羹,可以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提前浸泡去芯莲子20克,大米或小米30克,山药100克去皮切小块。所有材料加水煮成稠粥或羹状,可加少许冰糖。山药莲子都是健脾佳品,性质平和。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好、睡眠不安的孩子。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康养事业部记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在三伏养生季能为居民提供哪些冬病夏治服务?

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于文艳

感谢您的提问。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在硬件设施、服务能力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面均实现显著提升,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专业的医疗服务,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

在7月15日至8月18日三伏养生节期间,全市各基层医疗机构国医馆普遍开展“三伏贴”、艾灸、推拿等冬病夏治服务,针对慢性支气管炎、虚寒胃痛、风湿关节痛等冬季高发慢性病,为居民定制个性化冬病夏治方案。市民朋友可就近就便到国医馆咨询,接受养生保健指导和服务。三伏贴服务是基层医疗机构夏季养生服务的核心项目之一,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月15日至7月19日,开展“三伏贴”的预约服务,居民可就近前往服务中心国医馆预约,经过中医师“望闻问切”辨证后,缴费锁定名额。7月20日进行“入伏”首日贴敷,已预约居民可凭缴费单优先享受服务,未预约者按序就诊。

此外,在三伏养生季,各国医馆还会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指导、中医药文化宣传等多项惠民项目。一是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冬病夏治常用且效果显著的中医适宜技术,通过督灸、温针灸等技法,借助三伏阳气与艾灸的热力温通经络、扶正固脱、培补元气,尤其适合免疫力低下、经络阻滞、畏寒怕冷等人群。二是养生保健指导。养生保健指导是基层医疗机构的特色优势,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由中医师通过脉诊、舌诊等传统技法,根据居民体质特征,制定包含代茶饮、汤药、饮食起居等全方位个性化调养方案。三是沉浸式中医文化体验。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构建沉浸式中医文化体验场景,通过免费参观、互动体验、展览展示等形式,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延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医药宣教室开设了“春夏养阳”主题讲座,解析三伏饮食禁忌与起居调摄知识;国医馆内免费提供黄芪茶、薏米赤小豆汤等养生茶饮;设置非遗互动区,展示中药香囊制作技艺,居民可亲手制作驱蚊香囊;国医馆展厅循环播放八段锦教学视频,每周安排专业医师现场指导,居民可随时跟练;智慧监测区配备体脂仪、血压计等智能设备,结合中医体质辨识结果生成个性化健康报告,助力居民科学养生。

伏天养阳,健康先行。祝大家借自然阳气之力,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3

标签:养生   健康   时令   时节   发布会   中医   系列   中医药   青岛市   青岛   文化   体质   夏季   阳气   伏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