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李嘉诚这老江湖这次的操作,真让人有点摸不透 —— 这么明显的法律红线和国家利益底线,他会看不清吗?还是说,这背后藏着更深的利益链条?
首先咱琢磨琢磨这拆分交易的 “高明之处”。明面上拆成欧美两个买家,可最关键的巴拿马运河港口还是落进美国兜里。要知道,当年咱们费多大劲才在巴方港口项目里拿到 20% 股权,现在长和集团倒好,直接把 “运河钥匙” 双手奉上。这里面有没有 “对赌协议”?比如贝莱德先接盘核心港口,等风声过去再把意大利那部分资产倒手回来?毕竟美国资本玩 “纸面拆分” 规避监管的套路,在欧洲能源收购案里可没少用。
再看续约巴拿马港口时的 “程序违规”。2021 年巴方官员突然同意延长经营权到 2047 年,当时长和集团承诺的 12 亿特许经营费至今未到账。现在巴方突然翻旧账起诉官员,会不会是长和集团以为靠 “金元外交” 能摆平,结果低估了巴拿马新政府维护主权的决心?要知道运河每年给巴方创造 12% 的 GDP,谁会容忍外国资本长期拿走 70% 的利润?这里面有没有利益输送的暗箱操作,恐怕得等司法调查结果才能见分晓。
最让人疑惑的是李嘉诚的 “商业嗅觉”。他早年在英国囤基建、在香港搞地产,靠的是精准预判政策风向。但这次卖港交易,明摆着触碰中国《反垄断法》第 23 条 “境外交易影响国内市场需申报”,也违背巴拿马《运河主权法》里 “核心港口不得外资控股” 的条款。这种 “顶风作案”,要么是自恃有 “离岸架构” 护体,要么是算准美国会在背后撑腰?可如今美国自己都泥菩萨过河 ——2024 年运河通行费收入暴跌 18%,正忙着和巴方打官司,哪有精力给长和当 “保护伞”?
还有个细节值得玩味:长和集团去年刚把香港国际货柜码头 20% 股权以 32 亿卖出,现在急着套现港口资产,是不是资金链出了问题?要知道他们在英国的 5G 基建项目正被伦敦调查垄断,加拿大的油砂项目又因环保问题被罚款 17 亿。这时候把烫手山芋甩给美国资本,是不是想借 “地缘政治溢价” 割最后一波韭菜?但问题是,中国商船每年给巴拿马港口贡献 35% 的收入,美国人真能玩转这个 “中国贸易命门”?恐怕他们接手后才会发现,没了中国货轮,运河收入至少要跌 40%,到时候贝莱德会不会反过来找长和 “秋后算账”?
从怀疑的角度看,整件事更像一场 “三重豪赌”:赌中国监管会网开一面,赌巴拿马政府不敢撕毁合约,赌美国资本能兜住法律风险。但他们显然算错了 —— 中国市监局这次动真格,连 “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 这种预防性条款都用上了,等于提前锁死交易路径;巴拿马新政府上台后,正想拿外资巨头立威,长和刚好撞枪口上;至于美国财团,贝莱德去年刚因 “ESG 投资” 被得州起诉,哪有心思蹚这滩浑水?
说白了,商业博弈从来不是零和游戏。李嘉诚团队可能高估了 “资本无国界” 的神话,却低估了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中国对战略资产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二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更懂得 “守住饭碗”。当逐利冲动盖过风险评估,当商业精明凌驾于国家大义,再高明的资本腾挪术,最终都会变成困兽之斗。这场 “拆港售美” 的闹剧,或许该让更多人看清:在全球化退潮期,任何试图踩法律红线、透支国家信用的商业行为,终将付出比利润更昂贵的代价。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