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充分释放政策效应;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从政策层面来看,会议既保持了政策基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且完美衔接。概括起来,释放了三重积极信号。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确保政策持续发力。政策对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能只考虑增量,不重视存量,也不能总在调整,不保持稳定,而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也只有这样,政策的作用力才能持续,经济的稳定性才会越来越强,经济增长才能实现可持续。
虽然从外部环境来看,仍然复杂多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甚至不排除会发生“黑天鹅事件”,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对中国来说,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政策总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波动而波动,对经济稳定是不利的。即便能够实现暂时增长,也很难持续。
也正因为如此,会议要求,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已经出台的政策,必须落实好,而且要落实落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具体单位,从而更好地释放政策效应。
增强政策的灵活性、预见性,必要时适时加力。如果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是为了确保政策的持续发力,避免大起大落、或冷或热的话,如何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运用政策工具,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也是宏观政策必须把握好的重要方面。
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是建立在外部环境总体稳定,或变化不大的基础上,一旦外部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尤其发生了“黑天鹅事件”,宏观政策也是需要及时做出调整的。这就需要具有很强的政策灵活性、预见性,要对政策做出适度调整,尤其需要适度推出增量政策。
很显然,政策工具箱是不能完全锁紧的,是需要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是否推出增量政策的准备的。其中,第三季度的外部环境变化和经济增长情况,会成为是否推出增量政策的主要参考。正常情况下,第三、四季度会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以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并为下一年度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而政策的重心,会在财政政策方面,超长期国债的实施、政府专项债券发放等,会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提高效率。货币政策方面,可能还是会侧重于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方面,给企业创新创造、居民创业、消费更多信心与希望。
继续抓住消费“牛鼻子”,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当今世界,终究不会太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霸凌,短期内不会消失,而且会加剧。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拓展出口渠道和空间,挖掘出口潜力,不让出口成短板,会成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面对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如何释放内需潜力、发挥消费的“牛鼻子”作用,无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际上,中央提出实现国内大循环的要求,就已经预测到世界经济正在和将要发生的变化,就已经做出了长远谋划和统筹考虑。而抓住消费“牛鼻子”,无疑是实现国内大循环最为核心的问题,也是保持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宁、居民就业的关键。
会议要求“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际也是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表现,这也预示着,现行促进消费的政策将延续并强化,会伴随着稳定增长的需要,扩大政策的范围和内涵,延伸政策的长度与宽度。会议提出要“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也可以认为是增强政策的灵活性、预见性,适时加力。而加力的重点,就是文旅、康养、体育、信息服务、育儿服务等服务型消费。近日刚刚出台的育儿补贴政策,可以认为是服务消费政策的开路先锋。
总之,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尤其是政策层面,更加明确而具体,只要按照会议要求去做,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完全有希望、有信心,也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克服各种挑战,让中国经济的航船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