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达,容易过度解读孩子行为,简单的事搞复杂了

只要是个孩子,总有叛逆期,会反抗父母,让父母心烦。

有的孩子学习拖延、有的孩子说脏话、有的孩子不遵守学校规则、有的孩子顶撞老师。

叛逆不是单一原因形成的,个体表现出的问题也不相同。

其实孩子一生都叛逆,在幼年期因为“可爱”的加持,不会引起父母太大的反应,随着年龄增长,做的事情近成人化,才会让父母注意到叛逆不好管教。

01

人格完整性的孩子

这部分孩子人格完整,心智成熟,被养育得很好,情商智商都比较高,能应付学业压力,学习成绩可能偏科但不会太差。

网络游戏玩得溜,同学关系处理得好,在老师眼里是个品德高尚的好孩子。

但是,叛逆依然发生,正因为孩子身心健康自由,对管教、灌输道理、控制才会反抗,这类孩子最经典的话“这是我的事,关你什么事”。

学校和家庭有一定规则,并不是百分百适合每个孩子,有些规则阻碍孩子发展,这部分孩子为了完善自我会反抗规则。

孩子的自我与规则产生冲突,本质上不是对抗父母,而是对抗父母制定的规则。某些规则让孩子感觉到侵犯,身心健康的孩子越会反抗,不会逆来顺受。

此时,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出与规则冲突的点,商量对策,做到不强行管制的情况下共赢的对策。

02

僵化型的孩子

一个五岁男孩,在幼儿园经常动手打小朋友,吃完早饭小朋友们选择玩具区工作,老师规定每个玩具区四位小朋友,后来者排队,这位男孩总是强行霸占玩具区,更别提排队了,老师多次提醒家长多次讲道理,男孩完全记不住。

有一次跟这位男孩在附近小广场遇到,她妈妈跟孩子互动,几乎不停止的教育孩子并讲道理。

过度了!教育孩子可以,讲道理也可以,但是,过度会物极必反,形成负能量循环。

被过度说教的孩子,心底有类似委屈的情绪,长时间的委屈又会形成时而霸道时而自卑的心理模式。

这就不难理解男孩不遵守规则,强行霸占玩具区。

03

背锅型的孩子

信息发达对父母未必百分百是件好事,孩子不爱社交,被怀疑是自闭症;上课走神,怀疑是注意力缺失;某项作业错误太多,担心破窗效应产生;跟同学吵架,联想到蝴蝶效应直到校园霸凌;女儿与父亲玩耍,担心厄勒克特拉情结…

有几位志愿者被追问“你在做志愿者时,对要帮助的对象会产生优越感吧?”、“你当志愿者的隐藏动机是什么?”

本来志愿者是抱着服务他人的心态,这样被追问后,自然也会想“我是不是为了有优越感?”

简单的事搞复杂了,信息发达容易过度解读他人行为。

背锅型的孩子被过度解读,本来小事一桩,却被解读为各种理论、情节。

简单点,相信孩子。

结语

对父母来说,几乎所有孩子都有叛逆行为,因为家庭教育方式和性格不同,有的孩子感觉被压制、有的渴望被理解、有的反感被过度解读。总体来说,还是得好好沟通、搞明白孩子的想法和思维模式,解决具体问题,不要过度解读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育儿   简单   孩子   信息   规则   父母   叛逆   男孩   志愿者   玩具   老师   优越感   身心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