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细雨不须归 | 语闻·万有引力

不知道算不算“没苦硬吃”,下着雨我还是决定坐公交车上下班。单趟近两个小时,我以为并非浪费时间。雨滴不断打在车窗玻璃上,天地间飘飘洒洒的雨,和雨中的车辆、行人、高楼,都变得模糊了。但又是不均匀的模糊,是时刻变化着的模糊,于是目之所及,晴天里看到的“现实主义”画面,到雨天遂成了一幅幅运动着的印象派作品。凝视这“作品”是一件有趣的事,就像凝视凡·高的《星空》,世界开始缓缓旋转,并以一种虽缓慢但强韧的力量将你吸附其中,带你离开这个世界。

波德莱尔在《巴黎的忧郁》中说:“人生是一座医院,每一个病人都想调换床位。这一位宁愿面对火炉受苦,那一位觉得靠近窗口才能康复。”他于是和灵魂商量,换一个灵魂喜欢的地方,可是说了一个又一个,灵魂都一言不发。直到说到地狱,灵魂才终于开口:“哪儿都行!哪儿都行!只要在这个世界以外!”

所以,灵魂的喜悦或许源自对现实世界的脱离。狭义地来打一个比方,当我们在喧嚣的同一个城市待久了,心里会有一强烈的愿望:“只要离开这儿就行!”至于离开之后要去往哪里,有什么关系!

在不能或者不敢随意离开一个世界抵达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有很多短暂或自欺欺人的离开方式——让汹涌的音乐包围自己,看窗外流动的“印象派”画面,畅饮酒,淋大雨,山顶狂啸。

那天是因为修路,转车时公交路线有变,“同站换乘”变成了必须再多走一段路。我一手打着伞,一手举着手机步行导航,小巷子一边停满了车,一边挤着各色小饭馆,一边积水深一边积水浅,兜兜转转,瞅瞅看看。到拐角处,一不小心就滑倒了。情急之下,一手按在错乱横躺的一堆自行车上,肚子直接杵在了隔离人行道的铁柱上。得亏铁柱顶端是半圆形,如果是尖的,就要“开膛破肚”了。

真是狼狈极了,还好没人看见。我决定等下了公交车,索性直接骑摩托车回家。索性敞开胸怀,迎接雨的洗礼。摩托车是我的摆渡车,我骑得很慢。雨时大时小,绵密成网。冷风一吹,湿透的衣服贴住身体,像贴上来一块冰。但还是觉得畅快极了,有一种隐秘的喜悦。我有多久没这样淋雨了啊。鲍勃·迪伦说:“有些人会感受雨,有些人只是被雨淋湿。”其实如果拒绝行走,连被雨淋湿的机会也不多。

被雨淋湿,感受着雨,甚而跟着雨短暂地离开这个世界,身体里会不会长出一颗石子呢?“听说有人会因为渴慕明月、大海、火山什么的而长出石子”。而最常见的情况,是当你爱慕一个人,你的体内就会长出一个小石子,你一靠近那个人,你体内的小石子就会颤动,“互相爱慕的两人将体内的石子取出来交换,再从各自的创口处植入。如此一来,因喜悦而颤动的两颗石子产生共鸣,我们一定能获得比石子在体内长大时更深刻、更令人心情荡漾的喜悦!”当然,如果你爱慕的人并不爱慕你,你就只好把石子取出来扔掉。扔掉的石子一定很多吧,它们都去了哪里?这些有着同样经历的石子,这些难偿所愿的石子,会不会交相辉映,“成了另一条银河”?

这个神奇的故事来自日本作家彩濑圆的短篇小说《颤动》,登在《世界文学》2025年第5期上。杂志就是下雨那天送来的,读着这个神奇的故事,看着窗外淅淅沥沥似乎永无止境的雨,心里涌动起一股不可名状的巨大忧伤。这故事之所以让人久久难以释怀,不是因为写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而是把“无法得偿所愿的爱”具象化了,仿佛,倘若没有这颗小石子,人再也无法承受生命中爱之不得的伤痛。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那是在原野上,在无遮无拦的天地之间。城里人不愿意淋雨,斜风细雨“急着归”,风雨中的城市昏暗、丑陋。有的污水管道还会破裂,散发出阳光下隐藏起来的肮脏恶臭。

记者:钱欢青 编辑:徐征 校对:刘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美文   斜风细雨   万有引力   石子   长出   灵魂   世界   喜悦   印象派   体内   这个世界   积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