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应璐洋
上周末的联赛,曼联0-3输掉曼市德比。4轮联赛4分,曼联迎来了自1992/93赛季以来最糟糕的开局。
面对又一场溃败,曼联球迷麻木了——类似的错误和悲剧重复上演,再喷也很难喷出新意,看到积分榜第十四的排名,也很难再心生波澜。正如名宿加里·内维尔所言:“有些时候我看曼联输掉这样的比赛会觉得愤怒和沮丧,而这次我什么感觉都没有,这更加糟糕。”
2013年,弗格森的退休带走了一个属于曼联的辉煌时代。十多年过去,老特拉福德的“梦剧场”早已褪色。从莫耶斯到滕哈赫,八位主帅走马灯般地来去,却始终未能带领红魔重返巅峰。每个转会窗口的巨额投入,换来的却是屡屡令人失望的成绩。曼联,这支曾经的王者之师、英超首个取得三冠王成就的球队,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视觉中国供图
自从2005年收购曼联以来,格雷泽家族就一直饱受争议。尽管格雷泽家族通过提升品牌价值和商誉为俱乐部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他们的收购方式却让曼联不得不承担巨额的债务负担,并且管理层在足球事务上的专业判断力常常受到外界质疑。
弗格森离开后,曼联长期缺乏清晰的战略方向。教练频繁更迭,导致球队战术风格和建队思路推倒重来成为常态。引进的球员可能与一位教练的战术匹配,但未必适合下一位。
曼联在转会市场的投入巨大,但许多天价引援未能兑现预期。安东尼、桑乔、霍伊伦等球员在今夏离队,而曼联仅为清洗这几名球员就已亏损近2亿英镑,其中安东尼更是以1亿转会费被贴上俱乐部史上最贵水货标签,这也清晰地反映出了俱乐部这几年糟糕的引援政策。再大牌的球星,如果不符合主教练的战术和球队体系,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除了管理层的混乱以及多年来频繁换帅导致战术体系不断推倒重来,曼联最让人唏嘘的还是其精神属性的消亡。
曾经,由于经常能在伤停补时最后时刻绝杀对手,英国媒体和球迷给这种现象打造了专属名词“弗格森时间”,“红魔”也成为了坚韧的代名词。那种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是许多人深深迷恋曼联的原因。
而如今,这支深陷泥潭的欧洲豪门,已经失去弗格森时代永不服输的精神属性。如果说在曼市德比中的完败是从布阵、调整到球员个人能力的全方位落后,那么在英联杯第二轮遭英乙球队通过点球大战淘汰似乎已经找不出其他借口。
曼联前主帅莫耶斯在今年接受采访时被问到第一次走进曼联更衣室的感觉时表示,那是精英级别的更衣室,“他们刚经历弗格森的伟大时代。那种赢球的心态、动力、渴望,是我之前没见过的。我在埃弗顿也有一批很出色的球员,但曼联球员身上有一种更强的东西,那是和胜利紧密相连的,甚至带着点我们要证明我们是谁的自负。”
而如今的曼联,不仅失去了曾经的精神属性,甚至变得萎靡。球队效力时间最长的一线队球员卢克·肖在今年夏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过去几年我在这里很多时候都极其消极。这里的环境可能有‘毒’,一点也不健康。”在他看来,经历了过去十年的动荡,阿莫林唯一的成功机会在于改变俱乐部的氛围。
曼联的困境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管理层决策、球队建设以及俱乐部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下的结果。曼联的底蕴和全球影响力依然深厚,但复兴之路注定需要时间、耐心和正确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