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曾将中国美食豆腐引入法国,推动了中国留法勤工俭学

20世纪初,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青年为寻求救国真理,开始大批有组织地赴国外进行勤工俭学,并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大规模的留学运动。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缘起于1912年2月李石曾、蔡元培、张静江、吴稚晖、吴玉章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的留法俭学会。他们之所以鼓励国内学子赴法留学,除了留学法国费用低廉、法人对于他国人“亲和而无畛域”外,更多是因为法国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驱,近代法国教育多有适宜中国之处。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早在1909年,河北高阳人李石曾就将中国美食豆腐引入法国,在巴黎西郊开设了欧洲第一家“豆腐公司”,并依托这家“豆腐公司”,在欧洲为华人和故乡高阳人闯出一片勤工俭学的发展新天地。

被法国人尊称为“豆腐博士”的李石曾,原名李煜瀛,是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出生于晚清的一个显宦之家。其父李鸿藻在清同治年间曾任军机大臣。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国内留法教育因袁世凯的破坏趋于停顿。1915年6月,李石曾依托自己在法国巴黎的“豆腐公司”,提出“勤于工作,俭以求学”的口号。受此影响,旅居法国的蔡元培等人在巴黎发起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推动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为使留法青年出国前接受必要的技能培训,1917年夏,经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李石曾、段宗林在高阳县布里村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即“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主要教授法语、国文并进行工艺实践。当年九月,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专程到保定迎接前来报到的三十多名湖南籍学生,蔡和森担任“南方班”班主任兼国文教员。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历时10年,培养出中国政界的领袖及要员如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王若飞、陈毅、聂荣臻、李维汉、李立三等革命家,此外还有科学家严济慈、钱三强、刘子华、朱兆雪、柳溥庆等,以及艺术家徐悲鸿、李健吾、常书鸿、潘玉良、林风眠等。

李石曾功不可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美食   中国   勤工俭学   法国   豆腐   巴黎   国文   欧洲   高阳县   徐悲鸿   近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