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3日讯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句流传千年的养生谚语,是不少人应对秋凉的“准则”。连日来,东营市阴雨连绵、气温走低,不少市民坚持“秋冻”原则上暂缓添衣,但中医提醒,“秋冻”并非盲目挨冻,需因人而异、讲究方法,避开误区才能护佑健康。
所谓“秋冻”,指秋季气候转凉后不过早、过多增添衣物。这一做法并非“经验之谈”,而是蕴含科学道理。
“我们中医上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季节是一个阳气收敛、阴气渐长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人体就需要储备能量,为过冬做准备。而‘秋冻’的本质就是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以激发人体的胃气的一个调节功能,增强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一个能力。”广饶县中医院肺病科主治中医师李铭新告诉记者。
不过,“秋冻”并非“人人适宜”,盲目跟风可能暗藏健康风险。医生特别指出,三类常见误区需警惕,避免养生变伤身。
“关于‘秋冻’的误区,第一个误区:‘秋冻’就是少穿衣,这是不对的。‘秋冻’的目的是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是渐进地穿衣,而不是说天气寒冷了就是不穿衣服。第二个误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秋冻’,比如说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的人;比如说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这些人就不适合‘秋冻’。这些人如果‘秋冻’的话,反而会容易引发疾病。第三个误区:‘秋冻’的时间越长越好,这也是不对的,‘秋冻’适合的时间一般是立秋到寒露,这个时间并不是说越长越好。你像如果要是到了深秋甚至到了霜降的时候,天气非常冷了还一味地受冻,那反而也会引起疾病。”广饶县中医院肺病科主治中医师李铭新告诉记者。
除了避开误区,科学“秋冻”还可搭配日常调理,从运动、穴位、饮食三方面入手,帮助提升体质,更好适应秋凉。
“一个是可以配合适当的运动,比如说慢跑,比如说快走,也可以一起配合着提高人体的体质。再一个就是可以配合穴位保健,比如说按揉足三里,也可以提高人体的体质。第三个可以配合食物,比如说秋季是天气干燥,可以配合一些滋阴的食物,比如说百合蜂蜜等,再一个秋天早晚天气比较凉,可以配合一点姜枣茶来温阳。”广饶县中医院肺病科主治中医师李铭新告诉记者。
闪电新闻记者 宋瑞星 陈海涛 广饶台 谭芳 广饶台 张瑞凯 广饶台 燕华飞 报道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