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前夕,当数以万计的旅客涌入郑州东站这座“米字交通枢纽”时,一场关于品牌、文化与国民消费情感共振的视觉盛宴正在1200㎡的8K超高清双子屏上重磅上演。
杨掌柜,这个以“重新定义速食”为己任的国民品牌,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和深入人心的品牌语言向五湖四海的来往旅客展示其品牌和产品魅力。一幅幅色彩绚丽、画面令人垂涎的品牌影像在此不断切换——那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粉面菜蛋,是翻滚着的浓郁香气,是劲道弹牙的诱人质感,更是“杨掌柜”三个字所承载的匠心承诺与国民信赖。
01
亮相郑州东站双子屏
打造品牌传播最强音
郑州东站,作为全国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日均客流量高达数十万人次,全年累计输送旅客逾亿人次,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门户。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交通中心,更是文化交汇、信息流动和品牌触达的重要节点。在这里,每一块广告牌都不仅仅是商业展示的载体,更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是品牌能否真正“出圈”的试金石。
当旅客拖着行李走出车厢,抬头望向那巨型LED双子屏时,映入眼帘的不仅是绚丽夺目的光影效果,更是一场关于“匠心美味”与“国民信赖”的视觉盛宴。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广告投放,而是一次战略性的品牌布局。国庆节前,正是全民出行的高峰期,杨掌柜选择在这一节点强势登陆郑州东站双子屏,不仅精准锁定了全年客流极为密集的时间节点,更巧妙地借助郑州东站这一公共空间的高度流动性与广泛覆盖性,构建起一张横跨全国、深入民心的品牌传播网络。
探亲、旅游、返程客流在此交织叠加,每一位经过这里的人都成为了这场品牌叙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屏幕上滚动播放的内容,既有产品特写镜头下细腻逼真的食材呈现,更有杨掌柜品牌理念的温情传递。这种沉浸式的视觉体验,使得过往旅客即便只是匆匆一瞥,也能迅速建立起对品牌的认知与好感。
在这个充满期待与归心似箭的情绪交汇点,杨掌柜以一种温暖而不张扬的方式悄然植入记忆。没有生硬的叫卖,没有浮夸的口号,只有那一碗冒着热气的粉面菜蛋,仿佛在说:“旅途辛苦了,先吃口热乎的吧。”这种基于生活场景的情感共鸣,远比单纯的广告语更具穿透力。
从这个角度看,杨掌柜的这次亮相,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户外广告范畴。它是一次将品牌深度嵌入国民日常生活节奏的尝试,是一次借助“交通枢纽+节日氛围+情感共鸣”三重势能叠加释放的品牌升维行动。通过这一举措,杨掌柜不仅完成了从“被看见”到“被记住”的跨越,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其作为不少人心中“方便速食代表”的身份认同。
02
创新为基
重塑速食品类价值边界
如果说郑州东站的双子屏是此次杨掌柜面向公众的“脸面”,那么支撑这张脸面背后的真实力量,则来自于其多年来在产品与市场打造上的持续深耕与不断创新。
回顾中国方便速食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油炸面饼配调味包,到后来的自热火锅、速食米饭,再到如今多元口味、丰富配料、健康升级的新一代速食产品,整个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而在这一轮变革中,杨掌柜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16年,当一些企业还在围绕“方便面升级”做小修小补之时,杨掌柜率先推出“粉面菜蛋”系列产品,以“有粉、有面、有菜、有蛋”的黄金组合打破传统方便面“配料单一、量少吃不饱”的固有印象。
这一创新并非简单的加法操作,而是基于对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深刻洞察,中国人吃饭讲究“荤素搭配、主副齐全”,一碗饭若只有主食或只有菜,总觉得不够完整。而“粉面菜蛋”恰恰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它既保留了速食的便捷性,又还原了家常饭菜的丰盛感。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产品形态打破了速食食品长期以来“低端、廉价、不健康”的刻板标签。通过加入丰富蔬菜包、卤制鸡蛋、粉面结合等科学配比的营养结构,将速食产品的价值维度从“吃饱”提升到“吃好”。消费者不再需要为了节省时间而牺牲口感与营养,他们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享受到一碗兼具美味、营养与仪式感的热食。
此后,杨掌柜并未止步于“粉面菜蛋品类开创者”的身份,反而以此为起点,开启了持续迭代的创新之路。重庆火锅味、河南胡辣汤味、螺蛳粉味、酸菜牛肉味……一系列极具地域特色的创新口味相继问世,不仅满足了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味蕾偏好,也展现了品牌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与此同时,杨掌柜还不断拓展产品矩阵,推出了高人拉面、yes宽粉、安徽板面等多个创新系列。每一款产品的诞生,都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建立在大量市场调研、消费者反馈与工艺优化基础上的精准出击。
值得一提的是,杨掌柜在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本土化优先”的原则。在全球化浪潮席卷食品行业的今天,许多品牌热衷于一味的通过“洋气”吸引眼球。但杨掌柜却在创新的同时坚定走回中国人的餐桌,挖掘本土饮食智慧,用现代工业化手段重新诠释传统味道。
无论是胡辣汤的辛香浓郁,还是板面的筋道爽滑,亦或是肥牛汤的醇厚鲜美,都是根植于中国土壤的味道表达。这种文化自信,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也让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起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03
八年蝉联销量第一
见证品牌含金量的持续攀升
市场的最终检验标准,永远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再华丽的宣传、再惊艳的产品,若无法转化为实际销售,终究只是空中楼阁。而杨掌柜之所以能在短短数年间崛起为行业领军者,靠的正是实实在在的市场表现。
今年年初,权威机构尚普咨询集团经市场认证宣布:杨掌柜 “粉面菜蛋连续八年全国销量第一”,“金汤肥牛口味粉面菜蛋全国销量遥遥领先”,品牌含金量持续提升,这不仅是对杨掌柜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潜力的认可。
八年,对于一个快速消费品品牌而言,足以决定生死。在这期间,无数新兴品牌昙花一现,也有不少老牌企业因未能跟上时代步伐而黯然退场,而杨掌柜却能始终保持增长动能,究竟有哪些秘诀?
首先在于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与品控能力。从河南的核心生产基地,到遍布全国的分仓网络,杨掌柜构建了一套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保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与高效性,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在2025年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推介会上,杨掌柜成功入选“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创新企业”名单,彰显了其在食材溯源、生产效率与物流配送方面的卓越优势。
其次,得益于其灵活高效的渠道布局。除了传统的商超、便利店铺货外,杨掌柜早早布局电商与新零售渠道,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均设有官方旗舰店,并积极参与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型销售模式。此外,其产品还进入了铁路系统、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连锁店等特殊场景,进一步扩大了消费触点。
再者,品牌营销策略的成熟也为销量增长提供了强劲助力。杨掌柜一直以来极为注重长期品牌形象的塑造。无论是此次登陆郑州东站双子屏,还是此前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赞助体育赛事、联名热门IP,都体现出其致力于打造“有温度、有责任、有文化底蕴”的国民品牌形象的努力。
正是这些看似分散实则环环相扣的战略动作,共同构筑起杨掌柜稳固的市场地位。销量第一的背后,是一个企业在产品、渠道、供应链、品牌建设等多个维度全面领先的综合体现。
04
End
从一碗粉面菜蛋出发,到如今覆盖全国、走向世界的庞大版图,杨掌柜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国民品牌,从来不靠炒作,而是靠产品说话,靠时间沉淀,靠人心赢得。它不属于某个特定阶层,也不局限于某种消费场景,而是像空气一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旅客们带着对双子屏画面的记忆踏上列车、或是走出车站,当“杨掌柜”三个字成为高品质速食的代名词,这个发轫于中原大地的品牌已经完成了从产品制造商到文化传播者的蜕变。杨掌柜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唯有那些既尊重传统又拥抱创新,既立足本土又放眼全球的品牌,才能奏响穿越周期的最强音。
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