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入伏之后,气温热、燥、蒸、闷、湿夹杂,出门仿佛在火箱里炙烤一般,高温触发了人体保护机制,比如通过加快心跳、喘气、流汗等保持体温和代谢正常,但对于一些有基础慢病、久治不愈和年老体弱的人来说,考验集中在3条:
1、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心梗、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
2、高温让很多人空调吹不停,引起呼吸道急性症状。
3、频繁喝冷饮灌冷水,洗冷水澡,增加了肠胃不适的概率。
高温季节,心痹、眩晕、痉证、暑湿、伤食等问题多发,即使备有防暑食物和措施,仍存在不少威胁,一些人把目光看向中医药,希望找到一些防暑、抗高温的招数。
中医传承千百年,对高温酷暑有许多管用的经验心得和对症的汤药方剂,比如:
核心防护的脏腑和经络:以脾胃打头,护好心肾、肝肺和大肠,尤其重视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重点在化湿醒脾——护脾胃、清热生津——护心阴上下功夫,畅通气机。
在用药上,经典的是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安宫牛黄丸——开窍清热、清暑饮——预防中暑等,还可通过按摩内关穴、合谷穴等缓解暑热影响。
临床上,有3个方剂是应对高温酷暑的“压舱石”、“救命方”,很多人不知道。这3个方剂是理中丸、保和丸、左金丸。
有的人用过这3个方剂,它们都是调理中焦脾胃为主的,体现了中医“顾护胃气”的理念,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危,而且有各自的侧重点。
理中丸突出“补”和“温”,保和丸突出“消”和“清”,左金丸突出“疏”和“泻”。
这3个方剂为何能应用于高温酷暑?我们分别来认识一下。
1、理中丸
该方出自《伤寒论》,温中祛寒代表方,全方4味药组成:
干姜为君药,温脾祛寒。
人参为臣药,甘温补气。
白术为佐药,健脾燥湿。
甘草为使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理中丸见于《伤寒论》两个条文:一是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二是第396条:大病差后,喜唾,…宜理中丸。明确了理中丸的适应症和主治。
理中丸的核心病机是脾胃虚寒、中阳不足,病位主要涉及脾胃和大肠,干姜温中祛寒,人参和白术补气燥湿健脾,可有效恢复中阳,促进胃气流转。
高温环境下,出汗增多,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汗太多则阳气外泄太过,加上动不动吃冷饮和生食,很容易引起“外热内寒”,脾胃运化升清失司,由点及面对全身带来影响。
理中丸主入脾胃肺经,运化中焦,影响上焦,温中可散寒,健脾可强化应对湿热能力,是预防暑热伤脾、暑湿滞胃的良方。
2、保和丸
该方出自《丹溪心法》,是消食化滞的名方,其实它还可以治多种疾病,如口腔溃疡、便秘、腹泻、痰积、失眠等,全方7味药组成。
山楂为君药,神曲和莱菔子为臣药,半夏、陈皮、茯苓、连翘为佐药。中医对保和丸评价很高,认为其“消食和胃、清热化湿”。
保和丸功效集中在3个梯队:一是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二是陈皮、半夏组成有名的二陈药对;三是连翘、茯苓,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全方突出顾护胃气。
保和丸对高温酷暑下的饮食不节、食积内停、气机郁滞等有明显功效,尤其是冷饮、冷食影响脾胃运化,造成积食湿滞,内生湿热,能有效缓解。通过作用于脾、胃、肝、胆,恢复脾胃升降,肝胆疏泄。
3、左金丸
该方出自《万病回春》,是清泻肝火的代表方,一方四用:泻火、疏肝、和胃、止痛,体现了“治肝安胃”的奇特思路。
左金丸仅有两味药,一是黄连为君,二是吴茱萸为臣,二药按6:1配伍,苦寒药居多,直折肝火,吴茱萸辛热疏肝,制住黄连的苦寒,防伤正并引药入肝经。全方虽小但力宏药专,相得益彰。
左金丸临床主要应对肝郁化火,横逆犯胃,以调和肝之疏泄和胃的升降为主,而且还可以间接护心养神,是中医辛开苦降治法的体现,因功效出色,又叫“回令丸”。
高温环境下,人体气机易受干扰,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出现肝气郁滞和肝火亢盛的问题,干扰心肾引起失眠,用左金丸泻火,缓解肝火犯胃引起的消化障碍,先扫清高温的大难题。
理中丸、保和丸、左金丸都体现了中医顾护胃气的思路,临床可作为防范、应对高温的“压舱石”,但临床治疗需辨证,遵医嘱用药,中病即止。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