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是不明白这个世界怎么了。
近日,杭州一家小吃坊,定价2208元一碗的“天价拌面”引发了全网的热议。
而受到质疑的老板吴先生,却只是说自己是“明码标价的”,让别人别管自己卖多少钱,自己当老板,想卖多少都行。
面对媒体记者的时候还在说:“反正有人吃,今天还卖出去两份。”
从记者了解到的菜单上来看,这款“超级拌面”里面有鲟鱼子酱、黄鳝片、红虾、小鲍鱼。
全都是价格不菲的好食材。
而老板也是给他的这一套拌面拌饭起了个十分“豪”听的名字,叫“傲世系列”。
据老板吴先生所说,他家的傲视系列,半个月能卖十多碗,甚至有经常光临的老客户,一次性就能买好几碗,甚至专门有人从上海赶过来,就是为了吃一份“傲世拌川”。
一开始很多网友都以为这家店走的是“新疆切糕”那样的歪路子,靠着一些文字游戏来欺诈消费者,所以看到“2000多元的炒面”,骂的人特别多。
但是随着各路媒体的采访报道,老板反而还挺豪横,他菜单上的价格明确,用的食材也确实没问题。
没有任何套路,没有任何欺诈,价格就摆在菜单上,就是纯贵。
但是纯贵也有人吃。
其实人们敏感的地方只是“拌面”两个字,咱们平时在各种店面或者外卖上,看到最贵的拌面也就二三十块钱,这其实就已经不便宜了,自己在家煮点面条,炒个菜自己拌一拌,怎么吃也超不过十块钱,因为“面”本身就不贵,所以“拌面”也会给人一种“应该挺便宜”的感觉。
尤其是对于比较会经营自家生活的人来说,外面卖的东西稍微贵一点,都觉得是在花冤枉钱。
之前在武汉甚至出过“因热干面涨价一元”而被人杀害的案子,尽管案件的说辞有反转,但是“面条涨价”这件事也成了网上人们讨论的一个热梗。
虽然“傲世拌川”明显卖的不是拌面,可依然有网友认为他家这一份“豪华食材”不应该定价这么高。
尤其是有网友在看了这份拌面的实际图片以后,仍然是觉得不对劲。
尽管食材确实高档,可这一份拌面的定价也依然是远远超出了市场上该有的价位。
如今网络这么发达,许多食品的原料价格都是透明公开的。
正常来说,就这么一顿比较“高级”的食材,加起来顶多了也到不了1000元,毕竟主食还是“面”,并不是靠着鲍鱼和鱼子酱来填饱肚子。
这就引起了人们对店家“定价”的争议,认为这样的定价属于“恶意竞争”。
有网友说:“我马上开个粥铺,一碗粥卖一百万元,要是所有店铺都涨价,到时候哪还活的起?”
这些网友似乎是在担心国内的市场会因为一些“不好的苗头”而逐渐出现问题。
但其实市场的供需关系并没有那么脆弱。
如果说现如今是灾年,满世界都在闹饥荒,天天都会饿死人。
那网友想的那种“一碗粥卖一百万”的事情或许还真有可能会发生。
毕竟我们国家曾经也苦过、饿过,最困难的那些年代,一碗满满都是大米的热粥,还真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可是如今不同,我国如今是全球粮食生产第一大国,同时也是粮食进口大国,可以说饥荒的那个年代已经离我们很远了。
他家的“傲世拌川”也不是那种“吃不到就活不下去”的生活必需品,就更加不可能出现“一家店慢慢影响市场格局”的情况。
尤其像是咱们国家现在如今的行业状况,各行各业都在疯狂内卷,卷质量、卷价格,尤其是餐饮业,只要是参与外卖的店铺基本都有优惠,只要是有团购的馆子都能便宜,细心的人其实也能发现,咱们身边很多的餐饮店换的都特别迅速,竞争力不强的品牌往往都在内卷中濒临倒闭,而曾经“高不可攀”的那些大酒楼,都开始在门口卖起了几块钱一份的盒饭。
所以不用担心有店铺哄抬价格,国内的店面,只要存在同行,就势必会被“内卷的浪潮”席卷。
而像“傲世系列”,月销量甚至赶不上一般店铺一小时的销量,经常还是老顾客光临,那就必然有这家店铺自己的生存之道。
可如果说这家店只是在搞噱头“哄抬物价”,也并不算成立,他家的食材成本不是虚构出来的,也更不可能因为他家的“一己之力”,抬高整个市场的“拌面价格”。
真正能抬高市场价格的办法,除了本身就稀缺,那就只剩下垄断这个办法了。
且不说国家允不允许,咱们国家光是一年面粉的产量就绝对不是什么个体经营户能企及的恐怖数字。
这种情况只是听起来就已经很抽象了。
所以硬要说的话,他家已经不能算是普通的餐饮业了,它对标的应该是那种“高档”“商务”“奢华”的餐厅,食材依然高档,风味依然可以适合老顾客的胃口,只不过他减少了自己店铺的面积,没有那么豪华的装修和服务。
换一种视角来看,这不过是一家压缩了经营成本的高端餐厅而已。
至于他家卖的东西究竟值不值这个价,按照老板吴先生的话来说,去吃的顾客觉得值就行。
9月2日上午,杭州市上城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对这件事表达了回应:“商家对商品价格有定价权。”
其实之前就有不少这种,因为价格引起争议的话题。
像是588元一份的非遗扬州炒饭,各个景区里价格高昂的泡面矿泉水。
其实在现如今的市场管控下,能够长期留存下来的店铺,自然就有它存在的道理。
粮食方面更是不可能随便就把价格涨上去,之前黑龙江某市场的土豆,在疫情期间涨价了八毛钱,一下子就被狠罚了三十万。
这也说明,哪怕在特殊时期,任何会影响到民生的恶性市场竞争,国家也会毫不犹豫的出手,所以并不需要担心。
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就像咱们开头提过的“天价切糕”,还有之前也出现在杭州的“2万多块钱理发”,我们仍然需要分辨清楚某些“不那么有良心”的店铺。
现如今打着各种幌子或者“抠字眼”的商家还是存在很多。
如果对商品的价格有疑问,最好还是在购买之前就问清楚。
防止上当受骗的同时,也是在节省掉许多不必要发生的麻烦。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