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白宫搞了44天调查,想拿马斯克开刀,结果翻了车。
特朗普动手太快,没想到马斯克早就给自己留好了后路。
谁更老谋深算?谁又会在下一轮博弈中彻底出局?
马斯克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条意味深长的动态,话里话外把矛头指向特朗普。
事情源头是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新法案,媒体叫它“大而美”法案。
这份法案看起来像是在搞振兴经济,实际内容是一堆基础设施重建和财政赤字摊派。
马斯克公开说:“你们在砸钱救命,我却要交钱补窟窿?”
一句话把特朗普激怒了。
白宫内阁会议上,一份关于“削减私人企业政府合同”的提案被火速提交。
谁都知道,马斯克的特斯拉、SpaceX和星链项目,多少都在吃美国政府的合同饭,特朗普如果真要动手,从国防到航天,从交通到通讯,都能找到马斯克的“命门”。
可我要问一句:真能一刀切断这么多合同?特朗普真就以为自己说砍就砍?
事情不简单,马斯克也没那么好拿捏。
白宫文件送交审计部门当天起,马斯克那边就开始做动作。
他退出“政府效率部”的特别顾问职位,还顺手在X平台上发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时候,退出才是更清晰的态度。”
这是第一刀,直接把自己跟特朗普政府切割开了。
很多人忽略了这个细节:马斯克原本是白宫“特殊顾问”,由特朗普亲自任命,负责效率改革。
按美国法令,这类职位每年不得在职超过130天,原定到6月底自动终止。
马斯克选择提前宣布退出,就是要表明一点:我不再与你站一队。
同一时间,SpaceX团队通过媒体放出消息:“我们的星链项目并不依赖美国本土财政拨款”,而国防部前官员也“匿名透露”:目前与SpaceX签署的军事通信协议中,有近一半涉及海外操作和国际合作条款。
简单说:你想砍合同,我早就把线理清了,你动我一根,牵连的是整套系统。
马斯克赌的,不只是技术底气,更是特朗普不敢真赌国家命脉。
这时候,白宫内部其实已经开始有人发怵了。
你说要查合同,好,44天时间给你查,可查着查着,发现问题来了:
NASA明年登月任务用的,是SpaceX的“星舰”;
五角大楼的军网升级计划,部分依托星链提供的“全球快速部署能力”;
美国太空军试图构建的“天基快速反应平台”,用的是SpaceX下一代回收火箭;
这要真全砍,国防预算得重写。
特朗普的算盘打到这一步,有些走火入魔了。
马斯克这边反而越发从容,甚至还在6月下旬宣布,将扩大星链在亚洲和非洲的部署范围,他根本没怕,早就把蛋装进了多个篮子。
那些最初喊着“断供、断网、断合同”的白宫幕僚,这会儿集体沉默。
44天后,白宫出来一个内部评估结论:SpaceX和特斯拉目前在政府采购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即使要换,也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技术交接期和投资沉淀。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动不了,根本动不了。
特朗普的算盘,啪啪打脸。
我说句实话:白宫的调查报告根本不是想找真相,而是为了给清算马斯克找个理由,他们只是想搞政治审判。
结果呢?成了政治反噬。
报告中不得不承认一点:SpaceX与五角大楼的协议,部分源于2021年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的“空天快速打击”项目。
这意味着,SpaceX已经是军方关键供应商,而非临时合作对象。
你敢动它,那就是动整个军方的节奏。
还有就是特斯拉电池储能和新能源系统,已经嵌入到了数个联邦政府能源自持项目中,涉及加州、得克萨斯、内华达等大州。
尤其是在自然灾害频发区域,这种系统具备应急维稳作用,你敢砍,民众就敢闹。
调查组更是在评估过程中意外发现:马斯克已经在2024年底通过“全能超算计划”,与多个北约体系内国家展开数据通讯预研。
美国要是彻底与他翻脸,不光得面对国内反弹,还得协调盟友的不满。
换句话说,马斯克不是“美国企业家”,他已经成了“全球系统的一环”。
这一点,调查组没人敢写明,可报告中那句“对国家安全具有深层依赖”的表述已经非常刺眼。
于是,到这一步,特朗普手里那把刀,竟然砍到了自己脚上。
而马斯克这边呢?干脆利落,一连三个动作:
一是正式宣布退出所有与政府直接关联的“特别顾问”项目,彻底摆脱身份争议;
二是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强调“企业应当远离政治斗争”,暗示自保立场;
三是直接派遣SpaceX副总裁前往北约总部,洽谈卫星链条部署,这已经不是美国内政,是全球议题了。
这三板斧下来,白宫彻底哑了。
马斯克不但没掉一块肉,反而顺势脱身,摆脱了政治牵连,转身成了国际战略话语的一极。
我认为,这才是他最狠的地方,他没吼没闹,也没硬杠,就这么一边退出,一边布局,一边扩大影响力,把特朗普从合作者,变成了“局限者”。
特朗普自己呢?想动刀,结果被制度绑住了手脚;想发动媒体,结果被马斯克的社交网络流量压制;想撕破脸,结果反被“依赖结构”堵了嘴。
结局已经定了,白宫认栽。
调查结束,马斯克“脱壳”,特朗普“脱力”,接下来的博弈,还没结束,只是换了个战场。
这场44天的调查,不止让特朗普发现自己高估了权力,也让旁观者看清了马斯克的布局有多深。
调查结束不到48小时,马斯克的下一步就摆在了台面上。
他直接重启了“美国党”的注册进程,这个组织并不打算竞选总统,目标也不是控制国会,是干一件事:彻底改写企业参与政府治理的方式。
这比特朗普那套选票加动员的老路子,更危险,也更高明。
这个“美国党”的发起文件里,写得很清楚,支持“企业理性干预国家治理过程”,强调“以算法为依据制定长期政策评估体系”。
说白了,就是用科技公司那套产品逻辑来干政治。
你可以不服,但你没办法否认,马斯克已经在替换规则本身。
特朗普还在玩对手互咬、支持者拉票那一套,马斯克已经跨出了传统政治生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难道不是在挑战总统制本身?
不,这是在挑战总统“统治话语”的控制。
马斯克的做法,乍一看像是去政治化,其实是技术化控制,他早就不满足于“谁当总统”,要决定“总统听谁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敢在最敏感的时候退出政府顾问角色,甚至公开在平台上点出白宫的债务问题、军费支出和预算内控系统漏洞。
因为他知道,只要系统还要靠他那几家公司运行,他就不会被彻底赶出局。
而这个系统,恰恰是特朗普根本无法掌控的。
以星链为例,SpaceX在2025年3月启动全球三阶段部署计划,首批就覆盖了乌克兰、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国。
马斯克甚至还在中东和非洲部署了备用节点,这不是扩张,是变成了一种基础设施型霸权。
谁想切掉SpaceX?先问问你能不能在战时组织自己的卫星通信系统。
白宫44天调查,正是在这条线路上卡住了。
你以为查的是合同,其实查的是命根,而且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媒体披露,2024年底马斯克私人投资了一家名叫“Chronos Logic”的公司,搞的是“时间同步芯片”——一种可以统一各类军用与商用设备时序的技术。
这玩意儿一旦普及,几乎能控制整个战时算法的“先发权”。
特朗普根本看不懂这层技术意义,只把它当成“马斯克搞小动作”。
可那些国防圈子里的人明白,这是下套,因为下一步,谁控制算法时间,就等于控制决策先后。
算法优先级、军事打击节奏、网络防火墙开关权限,全跟“同步时序”挂钩。
你看懂了吗?这才是马斯克给自己留下的真正后路。
不是星链,不是X平台,不是特斯拉电池,是掌握“行动时间本身”。
2025年3月,美国太空军已经将SpaceX提供的星链时间节点数据列入军方备份系统。
马斯克一边把系统打包卖给军方,一边保留核心控制模块,这才是“我走了你还得用我”的高级玩法。
特朗普的调查失败,是根本没搞清楚马斯克早已不在你要查的那张纸上了。
我是觉得,这场白宫对马斯克的调查,从第一天就输了,输在没看懂马斯克的边界在哪,也没明白他想干嘛。
你以为他是企业家,其实他早就在拿整个政府当系统试验场。
你以为他想自保,其实他早就跳出“输赢”这个维度。
当马斯克放出“企业不应参与政治”的风声时,大多数人松了口气,可你有没有想过,这句话一出口,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表态?
你说他退出,其实他只是换个角度统治。
你说他服软,其实他是在重塑强弱关系。
调查结束后,特朗普没有赢到任何谈判资本,反而丢了三个东西:
一是威信,他想打压马斯克,结果政府反被技术结构卡住;
二是节奏,原本要集中火力准备大选,现在被马斯克搅局;
三是盟友,部分军方、能源部、通信部官员私下承认,“脱离马斯克体系将导致巨大额外成本”,连内部都站不稳。
而马斯克呢?他赢了时间、赢了国际空间、赢了一个无形的系统控制权。
这场风波的意义在于——一个科技资本操盘者,如何在不显山露水之间,拔掉一个总统设下的钩子。
他用这个过程试探了美国制度的软肋:合同依赖、军事外包、技术控制、政治短视。
这些软肋被他一一摸清了,下一步,他会顺着软肋下刀。
而特朗普呢?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设的陷阱,被人踏着跳了出来,还顺手踩平了坑边。
我的观点是:马斯克这局,不是赢在反应快,而是赢在先算好每一个出口。
他根本不怕调查,他怕的,是别人看不清自己不在原地,早就躲到他人眼睛之外的角落里。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