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长不长,牙齿先知?60岁后,掉牙多的人活得久?告诉你答案

赵阿姨今年刚过66岁,退休生活本该悠闲自在,却因牙齿问题烦恼不断。年轻时爱吃甜食、刷牙马虎,“老掉牙”早早找上门。邻居张大爷听说后竟宽慰她:“听说牙掉得多的人反而能多活几年!”这突如其来的“长寿定律”让大家又惊又疑。到底掉牙数量真的和寿命长短有关吗?还是只是一场乌龙?医生的答案,或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网络上流传的“掉牙多活得久”说法,真真假假、众说纷纭。有的老人甚至把牙齿脱落当作岁月的勋章,忽略了后续健康隐患。实际上,医学界早已围绕“牙齿健康与寿命”展开大量权威研究,有的结果令人感到震惊。牙齿,真的能影响你的生命长度吗?如果60岁后频繁掉牙,是身体变好还是健康拉响了警报?接下来的内容,或许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口腔健康。

别急着庆祝“掉牙多”!专业研究告诉你:牙齿数量,的确可能预示着寿命长短

“老掉牙是自然规律,年纪大了哪个不松动?”许多老人都这么想。可实际情况,并非人人必然“掉光牙”,反而保留较多健康牙齿的老年人,寿命往往更长国家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74岁老年人2016年平均存留牙为22.5颗,比2005年提升约7.3%,全口无牙比例由6.8%降至4.5%世界卫生组织“8020”计划倡导,80岁时应至少拥有20颗功能牙。这一目标,正是长寿人群口腔健康的鲜明标志。

国际大型研究印证了这一规律。以丹麦一项前瞻性研究为例,科研团队追踪573名70岁老人21年,发现全口无牙的老人死亡风险比拥有20颗牙者高出26%。瑞士一项纳入万人级别的长期随访亦表明,牙齿健全者与缺牙者相比,平均寿命多出11.7年。这意味着,60岁以后频繁掉牙,绝非寿命增加的“福音”,反而是潜在的健康风险警号

为何少牙减寿?医生解密背后真相

医生指出,牙齿健康与全身健康密不可分,掉牙绝不仅关乎“咬不咬得动”。功能牙数量的减少,会直接削弱咀嚼能力,导致食物消化吸收受阻,营养跟不上。长期如此,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疾病,比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炎症等。

更多研究显示,掉牙和全身慢病关联显著。《欧洲临床研究期刊》收录的一项中国前瞻性慢病研究,对50万国人跟踪调查发现:经常不刷牙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5%、肝硬化风险增加25%、癌症风险增加9%、慢阻肺风险增加12%。而牙龈疾病史和多颗牙齿脱落的人,胃癌风险提升了68%。除此之外,牙周病引起的慢性炎症还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加速老年痴呆发作。这些数据清楚地告诉我们,维护牙齿不仅关乎“面子”,更深刻影响着寿命的“里子”

不怕掉牙早,怕你不早治!教你两招快速筛查牙齿健康

牙齿脱落并非一朝一夕。牙龈颜色变化和牙齿表面“小黑点”,是早期预警“信号”。牙龈常年暗红、鲜红,可能已发生慢性炎症,久而久之会形成牙周袋,增加牙齿松动脱落风险牙齿表面的小黑点,往往是浅龋的表征。继续放任发展,可能侵及牙髓、引发根尖周病,进一步加速牙齿掉落。

如果你发现牙齿常出血、牙龈肿胀、冷热敏感或有咀嚼无力的现象,千万别忽视,应当尽快前往专业口腔科就诊

打造长寿健康的好牙,只需做好这几件事

想要80岁还有一口好牙,一定要全生命周期重视口腔健康幼儿期应防蛀牙、涂氟保护乳牙,青少年及早治疗蛀牙,矫正牙齿不齐中青年(尤其45岁后)需定期洁牙、预防和治疗牙周病中老年人如果发生缺牙,不要拖着不补,及时采取烤瓷牙、种植牙等科学补牙措施,既能恢复咀嚼,也避免邻牙受累。

每天坚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减少糖分摄入,搭配规律复诊,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专家建议中老年人每年至少洁牙1-2次,发现牙周病早诊断、早治疗。此外,保持均衡饮食、戒烟限酒、加强运动,也是控制全身慢病、维持好牙好寿命的辅助法宝。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寿命长短,牙齿先知?60岁后,掉牙多的人活得久?告诉你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养生   先知   牙齿   答案   健康   寿命   风险   牙龈   长寿   口腔   牙周病   炎症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