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全球工程机械市场上,有一个特别的存在——中国盾构机。
它占据着全球近七成的份额,从马来西亚的地铁隧道到国内的秦岭山脉,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可让人费解的是,这台凝聚着中国二十多年心血的"地下巨无霸",售价却只有欧美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有人说这是"贱卖技术",毕竟当初为了造出它,中国工程师连外国人维修时拉的警戒线都得远远站着看。
也有人觉得不值,毕竟它能比国外设备快几十天打通隧道,性能半点不差。
这样一台既能干又便宜、还承载着民族尊严的机器,为什么偏偏要以“白菜价”出售呢?
这还得从盾构机本身说起。
盾构机这东西,说通俗点就是"地下挖掘机",但它可比普通挖掘机厉害多了。
早在上世纪末,法国工程师布鲁内尔看着海里的凿船贝突然有了灵感:要是能造个机器,一边往前"啃"土,一边自己加固隧道壁,那不就能安全挖隧道了?于是世界上第一台盾构机诞生了。
后来这机器越变越厉害,集了好几种本事:前面的刀盘能切开岩石和泥土,中间的传送带能把渣土运出去,后面还带着测量和纠偏的设备,确保隧道挖得又直又准。
不管是开山挖隧道,还是在海底打通道,都得靠它。没有它的时候,人只能拿着锄头镐头挖,遇到硬石头就炸,进度慢不说,还特别危险。
所以到了现代,盾构机成了大国基建离不开的"神器",被称作"工程机械之王"。
一台6米级的盾构机,光零件就有一万多个,重五百吨,长近百米,在地下几十米的烂泥或岩石里都能稳稳干活。
中国接触盾构机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开始搞大型基建,上海要挖隧道,花高价从日本买了一台。
结果机器动不动就出问题,日本工程师来了也不怎么配合,施工进度被拖了又拖,白扔了不少钱。
更憋屈的是1997年修西康铁路的时候,要穿秦岭挖一条十八公里的隧道,只能找德国买盾构机。
当时全球的盾构机被美日德法四个国家垄断,德国人看准了中国没技术,把两台二手盾构机当新的卖,开口就要七亿人民币。
九十年代的七亿是什么概念?普通人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块,可中国没别的办法,只能咬牙买了。
你以为花了钱就能安心使用机器?哪儿有那么便宜!
那时候,买回来的机器用着用着出了故障,德国工程师来维修,每天要收高额服务费,还在旁边拉条绳子,不让中国工程师靠近看。
中国工程师明明发现他们给的图纸有错,指出来还被嘲笑:"你们一百年也造不出盾构机。"
这话像根刺,扎在了所有中国工程师心里。从那时候起,造一台中国自己的盾构机,就成了大家憋在内心最深处的一股执念。
2001年,中国下定决心搞自主研发,这个项目还被列入了"863计划"。
提起起步那段日子,再厉害的工程师也忍不住要说句:太难了。
中铁凑了十八个人,有搞地质的、搞机械的、搞电器的,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是没有搞盾构机的。别说没人懂技术,团队里连见过盾构机内部结构的人都少。
他们没别的招,只能对着进口的盾构机一点点琢磨。
机器工作的时候,他们就在旁边记数据;机器坏了,就趁维修的时候偷偷看结构。
有一次为了搞清楚塌方地段的地质情况,几个人冒着危险钻进还没加固好的隧道里,就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
拆了装,装了拆......光是研究刀盘怎么设计,就试了几十种方案。
就这么熬了六年,2008年,中国第一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中铁一号"终于造出来了。
大家心里没底,先悄悄用到天津地铁施工里,直到项目顺利完成,才敢说这是咱自己造的。
后来在成都地铁项目里,这台机器和国外设备比了比,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好,彻底证明了中国盾构机的本事。
自这以后,我国面临的问题就升级为:怎么把盾构机卖出去?
当时国际市场被欧美日垄断,一台盾构机敢卖七亿,就是吃定了其他国家造不出来。
中国工程师们合计了一下,决定把价格压下来。别人卖七亿,咱卖两千五百万。遇到复杂项目,最多也只卖五千万。
这价格一出来,国外企业炸开了锅,说中国"破坏市场",还怀疑咱用的材料不行,机器不达标。
但事实上,"中铁一号"在施工时,能把地表沉降控制在三毫米以内,比国际标准还严。2018年汕头海湾隧道项目里,中国盾构机用了660天打通隧道,而旁边的进口设备用了736天。
所以,低价不是因为质量差,而是有自己的盘算。
一来,当时中国盾构机刚进入市场,得让别人愿意试试咱的机器,用好了才能打开名气。
二来,中国的制造成本确实低,产业链全,从零件到组装都能自己搞定,就算卖得便宜也有钱赚。
更重要的是,我们就是要打破垄断!中国就要让全世界知道,盾构机不该那么贵。
就这么着,中国盾构机一点点打开了市场。
2012年,拿到了第一笔海外订单;到2020年,已经造了一千台,国内市场九成都是咱自己的;现在更是卖到了五大洲,全球每十台盾构机里,就有七台是中国造的。
现在,有人不理解,觉得技术这么好,也该涨价了。可工程师们心里清楚,市场不是一天做起来的。
现在中国盾构机不仅卖得好,技术还在升级。我们的产品能适应更硬的岩石,能在海底更深的地方施工,还兼顾了环保,减少对周围生态的影响。
等全世界都使用过、认可以后,价格自然会回到合理水平。
回头看看这段历史,从九十年代买别人的二手盾构机还得看脸色,到现在自己的机器跑遍全球,中国盾构机的"低价"从来不是"贱卖"。
那是一个国家从技术落后到突破封锁的智慧,是用合理的价格告诉世界:好技术不该被垄断,更不该成为勒索的工具。
这背后,是一群工程师在警戒线外偷偷记数据的执着,是拆了又装的千百次试验,是那句"别人说我们一百年造不出来,我们偏要造出来"的骨气。#夏日旅行攻略#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