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公山发布】
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的安徽淮汤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经过恒温漏制、自然晾晒等标准化工艺,一缕缕质地柔韧、色泽自然的粉丝接连下线,这批承载着“八公山味道”的产品,将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多省市的商超与电商仓库。
作为中式饮食中的经典食材,粉丝长期以来多以土豆、红薯、玉米为原料,面临口感同质化、风味趋同化的发展瓶颈。为打破这一困境,安徽淮汤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融合激活创新动能:向上延伸产业链,与农户、原料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保障食材品质;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攻克工艺难题,推动产品向高端化转型;同步拓展锅巴、豆饼等产品线,建设现代化生产线,丰富品牌矩阵。
企业的创新不仅限于传统粉丝的品质升级,更延伸至地方特色产业布局。随着市场认可度提升,八公山区依托牛肉汤上下游产业链精准招商,覆盖速食、冷链、电商等领域,重点推进总投资6.05亿元的牛肉汤产业园区的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9.85万平方米,配套冷库与晾晒场,引入自动化设备,在延续八公山牛肉汤粉丝地道口感的同时,以标准化生产提升产能与品质,为地方名小吃产业化、品牌化赋能。
产业升级的成效已在消费终端显现。在合肥某大型商超粮油区,货架上除了传统粉丝,还陈列着部分以紫薯淀粉、菠菜全粉为原料制成的彩色粉丝,“八公山特产”的标识吸引不少市民驻足。“煮火锅或配牛肉汤时,偶尔换点彩色粉丝,颜值和口感都不错。”合肥市民李莉女士拿起一袋彩色粉丝说道。目前,安徽淮汤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在安徽、江苏、河南等10余个城市构建线下销售网络,仅合肥就有百余家合作商超设专区、多家品牌专柜深入社区,让八公山粉丝走进更多百姓餐桌。
如今,这把“粉丝”已成为八公山区食品产业升级的关键支点。依托龙头企业,当地形成“种植—加工—包装—物流”完整产业链:上游联动农户标准化种植红薯等原料,中游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全流程把控,下游联合物流打通全国配送渠道。这一闭环体系不仅让八公山粉丝香飘更远,更带动食品加工、包装设计、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为传统农业地区转型提供鲜活样本。
八公山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于源表示,传统产业并非“夕阳产业”,找对创新路径就能焕发新生。该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传统食材实现“从土到特、从特到优”的转变,让“八公山味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