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德地图发布的“高德扫街榜”,因其涵盖美食、景点、酒店等多业态的推荐引发市民网友热议。不过,有市民向记者反映这么一个尴尬问题:自己去“打卡”了榜单推荐的部分餐饮店铺,发现上榜商家评分悬殊,甚至有的排名第一的商铺,竟然已关停。榜单的排名依据是什么呢?为什么关停的店仍高居榜首?昨日,记者调查走访,并联系厦门餐饮协会及相关专家,解读这一新榜单背后的行业信号,回应用户关切。
实测
推荐榜靠谱吗?
同一家店在不同平台 评分差距明显
“高德扫街榜”称可依托实时路况、人流热度、用户评价等多元数据生成推荐榜单,因而吸引不少消费者关注。记者打开该榜单,不同类型的排行榜清晰可见,如包含“必吃美食”“必去景点”“必住酒店”的“状元榜”,还有体现远距离专程前往的“轮胎磨损榜”,以及“烟火小店”“本地人爱去”等多个细分排名。
记者打开“高德扫街榜”里“多次前往”页面,湘菜榜第一名是一家位于集美区的湘菜馆。页面显示近180天有1万回头客导航到店,综合评分4.5分。但记者翻看评论发现,有消费者留言该店已关停。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店确实已经暂停营业。记者通过榜单所示电话未能联系到商家,最终通过其他平台与其取得联系。“我们店在去年10月份左右就暂停营业了。”商家说,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周边居民无论是打车还是叫外卖,基本上都是定位到这家餐馆,这也许是餐馆能成为榜首的缘故。
随后,记者随机选取了榜单上多家店铺进行比对,发现部分商家在不同平台上的评分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位于金尚路的一家饮品店,在“轮胎磨损榜”饮品类位列榜二,但仅有14条评价,综合评分4.5分,其中“真实出行用脚投票”的用户行为分4.8分,“真实用户感受”的用户评价分3.4分。而在另一家点评平台上,该店评分仅为3.7分,相对较低。
对此,有网友提出质疑:“‘用脚投票’的分这么高,可怎么证明导航到这儿的人就是专门来买他家饮品的?说不定只是路过或者便于导航定位,这数据与‘必吃’之间应该打个问号!”还有网友直言:“就14条评价能评上第二,评分还和其他平台差这么多,这榜单的权威性让人质疑,谁能证明我导航到目的地,就是为了吃喝呢?”
随后,记者将上述情况反馈至高德地图。截至发稿时,记者再次刷新“高德扫街榜”湘菜榜单,发现该榜单的排名已更新,原本位列第一、暂停营业的店铺已被撤下。
做法
消费者如何选?
怕榜单刷好评 会多平台对比后再做决定
针对“高德扫街榜”的推荐内容,消费者看法不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包括高德地图推荐在内的一些排名或者评价平台,为其提供了便捷的消费参考,尤其是分类较细,无论是找美食,还是景区推荐,均比较方便。“看评分、选地点,然后直接导航到达,整个过程很顺畅。”市民小余说,外出旅行时,“高德扫街榜”的推荐提供了不少帮助。但也有本地消费者对目前各种平台上如“本地人爱去”榜单的权威性提出质疑,认为推荐内容与本地人实际偏好存在出入。“一些本地特色小吃店,大多是老顾客光顾,基本不会使用导航到店。”市民王先生说。
市民叶女士表示,自己一般会多参考几个平台的信息再做决定。“单个平台的评价有时可能存在刷好评等情况,多平台对比更靠谱些!”像叶女士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对商家而言,榜单具有一定的带动效应。“多了曝光和销售的机会,很多年轻人专程找来。”在开禾路经营一家小吃店的老板陈先生说,他的店铺登上“必吃美食”前十,没有支出任何推广费用,不少顾客都是直接导航到店。厦门市临家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新媒体中心负责人唐俊祥认为,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评价体系或者平台,餐饮业的根本在于做好品牌本身,专注于提升产品、服务与顾客体验。唯有夯实这些基础,才能吸引外部流量、获得平台推荐,进而实现良性发展。
观点
平台怎么“保真”?
建立“真实数据”技术标准 鼓励公众参与数据治理
厦门市餐饮行业协会监事长胡艺忠说:“高德作为地图导航类平台推出消费推荐榜单,是试图从一个新的维度提供餐饮评价体系,推动行业升级。任何评价平台,都应以真实数据为基础。同时,平台在数据搜集过程中,应注重合法性与用户隐私保护。”
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培育专家组核心成员、福州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肖阳认为,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本质上是企业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寻求差异化竞争的布局,同时也是其依托自身技术基础优化服务形态的一次积极尝试。从实际应用层面看,该榜单以导航等行为数据为核心的评分逻辑,相比传统依赖用户主动评价的模式,确实为减少“刷好评”等人为操纵乱象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作为新生事物,这一模式宣称的“真实”承诺,尚需获得用户良好体验才能形成共识;另外,导航到店数据是否完全等同于消费意图,可能存在路过、前往周边场所等非目标性到访情况,且下沉市场中熟客无需导航的习惯、老年群体等非地图用户的存在,都使得该数据模型需进一步优化。因此,肖阳强调,榜单的核心价值仍需回归用户需求,持续打磨数据维度,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实时的动态信息,这才是其需要持续优化的关键。
针对行业长期发展,肖阳建议,在市场监管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建立本地生活服务数据平台的“真实数据”技术标准,从根源上界定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的规范。同时,应构建公众参与的数据治理机制,通过多方协同破解数据真实性、算法透明度等行业共性难题,最终形成“真实、透明、高效”的城市消费服务数据治理生态。
(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