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一个不名经传的人突然火起来,可能比你楼下便利店进一批新货还快。
湖南怀化的理发师晓华,就是近些年突然爆火的普通人里的一个典型。
去年她随手拍的理发视频突然在网上爆了,一天涨粉上百万,连带着怀化市的消费都被拉起来1.8个亿。
可是“网络造神”的泡沫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残酷的现实,在理发师晓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理个发越来越难了。
依稀记得零几年的时候在老家和城中村生活,去理个发只需要5块钱或10块钱,但现在还保持着这个价格的理发店,整条街都不一定能找到一个。
现在不止一线城市了,二三线城市去剪个头发随便就敢收大几十,还总给你推销烫染办卡。
更让人头大的是剪发的Tony老师还不一定能听懂你想剪什么头,一通操作下来可能跟自己想要的大相径庭。
故而很多人的真实体验就是心累,理发店也越来越不受人待见。
可是在去年,湖南怀化的理发师晓华突然火了,在很多人看来,火的是莫名其妙。
在晓华自己眼中看来,也未必不是“莫名其妙”。
但实际上她的爆火有迹可循,那就是不搞推销,靠着一门手艺踏踏实实的剪头。
理发往往最关心价格问题,晓华理发是男30元,女45元。
平心而论,在众多非一线城市中这个价格其实不算低,但当时还是有很多人说晓华的定价“便宜”了。
便宜在哪?便宜在她能精准读懂你的意思。
前面说到,理发这行最烦的就是沟通障碍。
你说剪短点,理发师理解的短可能是寸头,你说留个自然点的刘海,结果可能被剪成非主流。
但晓华不一样,客人说刘海在眼睛上面一点,眉毛下面一点,她一个手起刀落的功夫,就真的能做到。
这是把传统理发店的沟通难强推销这些老问题给解决了,成了她独一档的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晓华身上那股草根气太能打动人了。
她并不是科班出身,11年都是边学边干,跟顾客说话时带着点小心翼翼的真诚,剪头发时十分专注。
她拍的短视频也没什么花哨的剧本,就是理发店日常。
顾客坐着聊天,她站着剪发,阳光从窗户照进来,像极了以前零几年的时候楼下或村口的那家熟悉的理发店。
中国人最喜欢的情节,就是高人大隐隐于市,所以大家看着晓华直接就共情了,这不就是我们身边踏实生活却十年磨一剑的高人吗?
当然了,晓华的爆红,也少不了外部推力。
怀化当地一看这势头,直接推出旅游专线,喊出“剪美美的头发,品美美的怀化”的口号,竟把一个理发师推成了城市文旅IP。
后来向佐等网红明星去店里打卡,甚至跟春晚都扯上关系,一层层加码,流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到了后面,这已经不是晓华一个人的事,成了地方、资本一起参与的一场流量狂欢。
但互联网的风,从来不是只吹一个方向,也从来不会吹很久很久。
大约在2024年11月底,晓华理发店的泡沫散去,最先感觉到的就是线下的冷清。
之前她的理发店里每天挤得像菜市场,周边的小吃摊、便利店都跟着赚得盆满钵满。
可没过多久人就少了,那些临时租门面想分杯羹的商铺,关的关,撤的撤,怀化市那股消费热潮,来得快,去得更快。
晓华自己的收入也掉了下来,烫染业务没人问了,连老顾客都少了,算下来居然还不如没火的时候。
自那个时候起,网络上的声音也变了味道。
同行开始骂她拉低行业价格,说她破坏了市场。更无法接受的是,她的个人隐私也被别人拿着放大镜看,家事被网友拿出来讨论,连孩子的生活都受了影响。
之前有多少人夸她是人民理发师,那时就有多少人在挑她的刺。
其实晓华自己也撑不住了,或者说,她巴不得回到从前,继续当那个普普通通的理发师。
爆红那阵她天天直播,接客接到凌晨,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后来接受采访时,她曾发自内心地表示对孩子非常愧疚。
高强度的工作加上网上的风言风语,她累得直不起腰,她并不想当这个网红。
这背后全是普通人被流量拖着跑的无奈,以及“网络造神”的残酷真相。
网红经济的剧本,其实早就被资本写好了。
往深了讲,所谓的互联网时代消费,很多时候是人的参与感在驱动。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人喜欢凑热闹,哪有热闹就想去掺和一下子。
网友转发晓华的视频,跑到怀化去打卡,其实是在参与一场狂欢,大家一起把一个普通人捧红,仿佛自己也成了这狂欢中的一部分。
但这种参与感同样来得快去得更快,热情一过,该回自己家楼下剪头发的,也还是会回去。
这种互联网造神推网红的剧本,其实是把人往神坛和泥潭里推,一等热度退去便呜呼哀哉直言跌下神坛。
可是参与狂欢的人似乎忘了,晓华她本质上只是个剪头发的理发师。
网络造神、网红剧本的虚无缥缈,在晓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晓华的生活并没有因热度退去而“凉凉,因为她始终如一。
她其实从爆火开始就没跟着流量跑,反而开始一直努力在往回找自己的本分。
她到现在都没涨价,还是30块洗剪吹,有人劝她趁火提价,她却直言,收费标准只是相对于我的手艺。
就这一句话留住了不少老顾客,哪怕热度退去,该去找晓华理发的,也还是会照常去找她理发。
在她爆火期间,有不少MCN机构去找她签约,可是她都拒绝了。
晓华不懂MCN是啥,也不知道这个东西该咋挣钱,用晓华自己的话来说,她“不挣认知以外的钱”。
在她看来,她也巴不得热度早点消失,自己也好早点回归正常生活。
就算现在热度退了,晓华给怀化当地留下的东西还在。
听得懂话的理发师还是成了这座城市的一个符号,不少人提到怀化,可能还会想起有这么个地方,出过一个认真剪头发的普通人。
她自己也常坦言,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流量,理发这行,最终还是得靠手艺说话。
说晓华格局大其实也言过,作为普通老百姓的她只是看得清,拎得清,也能守住初心。
互联网用三个月能给你造一座虚幻的城,里面有鲜花、掌声和数不清的关注,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本事,得用十年、二十年慢慢磨。
晓华11年前学理发时,肯定没想过自己能火成这样,她只是想把头发剪好,然后踏踏实实生活。
如今潮水退去,理发师晓华手里还是握着那把剪刀,她的生活得以回归正常,能踏踏实实生活,她就已经满足了。
泡沫总会破,互联网流量的狂欢,最终也总会草草结束。
可是那些实实在在的技艺,待人接物的真诚,才是能让人站稳脚跟的安身立命之本。
晓华的爆火到回归现实,是每个普通人在互联网时代都可能遇到的。
可能下一个就是轮到你我被流量的风突然吹了一下,但希望大家能记住,人最终能依靠的,还是自己手里的那把“剪刀”。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2025-04-15 泡沫散去,网络造神的残酷现实,在理发师晓华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新闻网 2024-11-15 理发师晓华走红背后,是一场从“头”开始的文旅热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