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圈圈
编辑丨圈圈
我国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很大程度还是得益于人口红利。
可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上升,国家正悄无声息的进入“死亡高峰期”。
2022年全国死亡人口1041万人,2023年达到1110万人,看到这样的数据不少人心惊肉跳,尤其是2024年死亡人数出来后,更是让人意外!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死亡人口数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更是攀升到更高点,而2024年,新生儿数量稍有回升的迹象,但死亡人口依旧维持在1093万的高位。
短短几年,中国总人口骤减,并且根据预测显示,到本世纪末,将有超过12亿中国人走完他们的一生,平均下来,每年的死亡人数高达1600万,也就是每天有超过四万四千人离世。
而这还不是峰值,真正的死亡高峰期预计在2061年到来,那时,每年的死亡人数可能接近1900万,有网友算过一笔账:按照这个速度,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中型乡镇的人口。
菜市场里熟悉的摊位会减少,小区里的广场舞队伍会缩小,连过年回家的火车票,可能都不会那么难抢了,但这份“轻松”,谁想要呢?
但是这事儿得从根儿上说,我国人口死亡高峰不是凭空来的,跟历史上的生育高峰脱不了干系。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生孩子那叫一个多,尤其是1963年到1972年这十年,每年出生人口能到2700万。
现在算算,这些人差不多都70岁往上了,到了自然离世的年纪,想想看,几千万的老年人扎堆儿到这个阶段,死亡人数能不高吗?
当时为了解决人口激增的问题,我国开始了“计划生育”政策,限制每家每户的生育数量,对超生家庭处以罚款。
也正是这项政策,将中国的生育率从高空猛然拽向地面,从一家六口多,硬生生压到如今的1.18,连维持人口世代更替的2.1水平线都差的多。
一边是大量老人离世,一边是新生儿补充不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剪刀差”。
在北京做人口研究的张教授打比方说道:“这就像一个池塘,以前拼命往里放水,后来又关上了进水阀,现在池子里的水自然越来越少。”
于是出生人口少了,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2023年掉到902万,2024年稍微回暖到954万,但听说2025年可能跌破800万,这种趋势令人担忧。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寿命也在增加,建国初期,人均寿命仅35岁,2024年已经飙到了79岁,翻了一倍还多。
心脏移植,癌症靶向药这些高科技,能让重症患者多活十几年,可活的时间长了,老年人数量自然就多了,慢性病也成为了头号杀手。
据悉2025年,慢性病导致的死亡能占到总数的88.5%,心脏病糖尿病这些老毛病,防不胜防。
死的多,生的少,这双重夹击,搞的人口结构越来越歪,老龄化雪上加霜。
很多人一提到老龄化,就以为是城市才需要担心的问题,觉得农村人生活简单,需求不高,但事实上真正“老得快、问题大”的地方,恰恰是农村地区。
这几十年,村里的年轻人一批接着一批往城里跑,都想着去打工挣钱,有的刚成年就跟着老乡走了,有的刚结了婚就把媳妇孩子留在老家,自己外出打拼。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的老龄化率已经高达23.8%,远远高于城市的15.8%,换句话说农村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而他们的生活远没有城市那么多选择和资源。
城市里面的老年人,至少有公立医院、大超市、公交车地铁能用,条件再好点还能请护工做康复或者护理。
但农村就惨了,医疗条件本来就差,现在老人一多,卫生诊所都要顶不住了,想去城市医院没人陪伴,遇上急病想去城市医院,结果交通也是问题,等到医院了却发现跟不上时代发展:线上挂号、自助取药……
更大的不平等还体现在地区之间,东北的老龄化最严重,例如辽宁,平均每五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超过65岁,而西藏的比例却不到6%。
平均寿命的差距也非常明显,上海人能活到83岁,而贵州人平均寿命还不到75岁,相差将近十年,这不是自然差异,而是经济条件、医疗资源和生活质量直接造成的“生存落差”。
这些差异叠加之下,让“养老”不再只是一个单一问题,而是被收入差距、城乡差异、区域不均等多重因素撕裂的综合挑战,说到底每个人最终要面临同一个问题:老了谁管?
过去我们习惯依赖政府,觉得有国家托底,但随着老年人数量急剧上升,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已经难以兜住所有底。
于是一种新模式逐渐成型:让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未来养老负责,这正是“个人养老金制度”背后的逻辑,趁年轻有收入时先存一笔钱,为老年生活提前做准备,虽然听起来合理,其实也带着几分无奈。
再说房子,年轻劳动力少,就业压力大,买房的刚需减少,导致好多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愁得慌,城里空巢老人多,社区服务跟不上,独居老人没人照顾,日子过的孤零零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政策,社区里养老中心多了起来,志愿者也常去陪陪独居老人,医院里还弄了个新东西,叫安宁疗护,专门给临终病人减轻痛苦,顺便做点心理疏导,挺人性化的。
所以如果只是看死亡人数的增长,并不能看出其中巅峰关键,网友们更不需要杞人忧天,对死亡放置诸多的恐惧。
死亡高峰也不是一直高下去,等这波生育高峰的老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死亡人数可能会慢慢回落。可那时候出生人口要是还上不来,人口总量就得缩水,到时候又是一场硬仗。
信息源:
《国家统计局: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新京报2025-01-17
《复旦新研究:中国将迎人口死亡高峰,应普及生命教育,晚上安宁疗护》中国青年网2024-07-07
《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自然增长率-1.48‰》中国网2024-01-17
《最新报告:去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一孩占比不足50%!今年会低于900万?专家分析》每日经济新闻2023-10-12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