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印度新德里一场高端经济论坛的录制现场,空气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的发言而骤然紧绷。
这位曾担任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顾问的知名经济学家,面对镜头直言:“华盛顿对中国的敌意,本质上是系统性的战略焦虑,当某个国家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国际规则制定中取得突破性成功时,美国的反应从来不是祝贺,而是遏制。”
这番言论迅速在印度政商界引发连锁反应,其背后折射的,是新兴大国崛起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地缘政治博弈。
萨克斯以中印制造业竞争为切入点,揭示美国对成功发展模式的系统性打压,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8%。
这种“全链条突破”直接冲击美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顶端,导致华盛顿通过301调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等工具实施精准遏制。
印度当前正沿相似路径推进“自立印度”计划,2025年莫迪政府推出“关键技术攻关基金”,在半导体光刻机、5G基站芯片、碳纤维材料等12个领域投入120亿美元研发资金。
班加罗尔的半导体研究院已突破28纳米光刻胶技术,塔塔集团与比利时IMEC合作建设的14纳米芯片试产线,显示印度试图复制中国“市场换技术”的成功经验。
但萨克斯警告,这种产业升级必然触发美国的技术封锁,2025年3月,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印度巴拉特电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理由是其开发的雷达系统“可能用于中国军事项目”。
尽管巴拉特声明核心部件均从欧美采购,软件系统100%自主开发,但美国仍以“供应链透明度不足”为由实施制裁,此举导致该公司参与的印尼防空系统项目流产,直接经济损失超5亿美元。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印度信实工业与沙特阿美合作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时,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突然撤销12亿美元贷款承诺,转而支持埃克森美孚在越南的同类项目。
萨克斯指出,这种“选择性支持”暴露了美国维护自身能源主导权的真实意图,2025年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达1.2亿吨,而印度进口量占其总出口的23%。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印的崛起路径呈现惊人相似性,中国通过“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在自动驾驶、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形成专利优势。
印度则依托14亿人口的数据红利,推动UPI支付系统覆盖98%的金融交易,本土数字平台Josh的月活用户达2.3亿,其推荐算法模型与字节跳动存在技术同源性。
萨克斯特别提到美国对技术标准的控制权争夺,当TikTok在美国遭遇封禁危机时,印度短视频平台Chingari正以每月1.5亿用户的增速扩张,其内容审核系统采用印度理工学院开发的AI模型。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随即启动“数字主权评估计划”,向印度智库提供8000万美元资金,用于“研究中国数字技术对印度民主的影响”,这种干预被萨克斯解读为“通过意识形态工具遏制技术竞争”。
更深刻的冲突体现在开源技术领域,2025年2月,印度科技部主导的“开放原子基金会”发布自主操作系统BharatOS,兼容安卓应用生态但采用独立内核。
谷歌随即修改Play商店条款,要求所有预装BharatOS的设备必须同时安装GMS服务包,否则将取消认证。
这种“二选一”策略导致Micromax等印度厂商被迫推迟新品发布,而美国商务部则以“维护数字生态安全”为由支持谷歌的决定。
中印在金融领域的崛起同样引发美国战略焦虑,中国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103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升至4.5%,成为第三大储备货币。
印度则推动卢比结算机制,在RCEP框架内与东盟国家建立本币互换协议,2025年卢比国际化指数较2020年提升71%。
萨克斯强调这种金融主权建设对美元体系的冲击,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批准印度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时,世界银行随即宣布暂停对印同类贷款,理由是“项目环境评估标准不符”。
这种“制度性排挤”在印度申请加入经合组织(OECD)发展中心时再次显现——美国以“民主标准”为由,连续四年否决印度成员资格,尽管印度经济规模已达全球第五。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分配,2025年IMF进行新一轮SDR增发,中国获得份额提升至14.2%,印度则因美国反对仅获3.8%。
与此同时,美联储通过缩表政策推高全球美元利率,印度外汇储备因此减少480亿美元,迫使央行暂停降息周期以稳定汇率,萨克斯分析称,这种“金融武器化”手段,本质是维护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垄断地位。
在发展理念层面,中印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构成挑战,中国通过“五年规划”体系实现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2025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3%,在量子通信、6G标准等领域形成国际话语权。
而印度则以“国家转型委员会”统筹发展,在光伏制造、绿色氢能等领域实施政府采购倾斜政策,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550GW。
萨克斯强调这种发展模式对国际规则的重构,当世界银行在《2025年发展报告》中首次承认“产业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必要性”时,美国立即联合欧洲国家阻挠报告发布,最终迫使世行删除相关表述。
这种对发展话语权的争夺,在印度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时达到高潮,美国以“劳工标准”“知识产权”等非关税壁垒,阻止印度获得高端市场准入。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国际组织领导权之争,2025年金砖国家扩员后,印度获得新开发银行副行长职位,中国则推动建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
美国对此反应强烈,通过否决权阻止世界银行行长候选人、印度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的提名,同时施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削减对金砖国家的特别提款权(SDR)分配,萨克斯认为,这些举动暴露了美国维护国际金融秩序主导权的深层焦虑。
此次 2025 年 4 月的对话,虽只是一次电视访谈,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揭露了美国对外政策的虚伪性,也让印度社会开始理性看待美印合作,避免陷入 “霸权依附” 的陷阱。
随着印度在半导体、制药、IT 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如何平衡对外合作与自主创新,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美国打压,将成为印度未来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而萨克斯的这次揭露,无疑为印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视角。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视频:《杰弗里·萨克斯向印度主持人揭露美国的虚伪:美国“恨”中国仅仅因为中国太成功了,当印度成功时,也会遭到同等对待》——观察者网——
https://v.douyin.com/OChHPwcMSkg/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