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谈|铜像立魂:“南臧北黄”与一座城市的中医文化复兴

初冬的潍坊,一场为两尊清代名医铜像举行的揭幕仪式,牵动了整座城市的中医文化神经。

11月10日,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南臧北黄”雕塑在各界瞩下揭开幕布。这不仅是两座艺术品的落成,更被视为“潍水医派”百年传承的一次郑重启航,是潍坊在省级“齐鲁医派”宏大叙事中,精准锚定自身学术坐标的文化宣言。

雕塑为媒:凝练“仁心回响”的精神图腾

雕塑的创作者,山东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郭心聪,在阐述创作思路时,语气中充满“荣幸与敬畏”。他坦言,自己塑造的不仅是臧应詹、黄元御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更是“潍河流域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图腾”,是几百年来的“仁心回响”。

艺术创作直指学术核心。郭心聪指出,“南臧北黄”分别代表了中医发展的两大高峰:黄元御以御医身份、系统医理著称,象征着理论的建构;臧应詹以民间行医、仁心仁术闻名,体现了临床实践的深厚功力。两尊半身铜像通过高度凝练的雕塑语言,刻意展现了二人个性与学术风格的差异,旨在让它们成为“无声的导师”,激励医务工作者,并化作“文化的桥梁”,吸引公众走进潍坊中医药的深厚底蕴。

历史为根:“潍水医派”的学术底气与当代价值

潍坊,古称潍县,地处齐鲁腹地。潍坊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苏茂泉在讲话中,梳理了这片土地上的岐黄脉络:自古以来文脉昌盛、本草丰饶,仅清代以来就有百位名医耕耘杏林。其中,以黄元御、臧应詹为代表的“潍水医派”更是誉满天下。

“这两座雕塑,定格的是大师身影,承载的是千年智慧,镌刻的是‘大医精诚’的初心。”苏茂泉强调,立像致敬,既是对先贤的崇高致敬,更是对“潍水医派”传承创新的郑重启航。他对此寄予厚望,期望这两座雕塑能成为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坐标”、传播文化的“桥梁”、激励后辈的“灯塔”。

这一地域医派的价值,在更宏大的学术视野中得到确认。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振国教授指出,“齐鲁医派”并非孤立的学术概念,而是由各地域特色学术脉络汇聚而成的有机整体,潍坊本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南臧北黄”雕塑的落成与“潍水医派”的打造,是潍坊主动融入省级大局的有力举措,“必将为‘齐鲁医派’注入鲜活力量”。

未来为向:从文化地标到产业新局的系统建构

仪式前的“潍水医派”学术研讨会,以及王振国、宋咏梅等专家的专题授课,为这一文化事件注入了坚实的学术内涵。潍坊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王冰阐述了打造“潍水医派”的初衷,预示着这将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苏茂泉的讲话中,可以清晰看到未来的路径规划:雕塑作为精神地标,将指引潍坊深耕“潍九味”道地药材资源,续写中药配伍炮制的匠心,最终目标是“让中医药这一瑰宝为守护全市人民健康、打造山东医学新高地贡献更多力量”。

王振国也表达了期待,希望潍坊以此为契机,持续深耕“潍水医派”建设,并深化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校地合作。

一尊雕塑,是一次郑重的叩问,叩问历史深处绵延的学统;也是一次响亮的回答,回答一座城市如何凭借文化自信走向未来。

“南臧北黄”超越了个体纪念的意义,成为潍坊整合历史资源、塑造地域品牌、汇聚发展动能的精准切入。它标志着其中医药发展从自发传承走向自觉建构的新阶段。当先贤风骨化为城市景观,当学术思想融入公共记忆,潍坊的中医药故事,正翻开从“文化图腾”到“产业实绩”的新篇章。

山东商报·山海新闻记者 王绪松 王宪奎 张安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养生   铜像   中医   城市   文化   潍坊   雕塑   学术   齐鲁   中医药   潍坊市   山东   先贤   仁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