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务部发出威胁,印度和巴西“需要被修理”,美对华计划失败?

前言

9月28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发出威胁,称印度和巴西“需要被修理”,卢特尼克还表示,如果印度希望向美国消费者出售商品,就必须与美国合作。

后短短两天,《华尔街日报》再次爆料:“美国针对中国的一项重要军事计划已宣告失败!”

美国为何突然对印、巴两国发出威胁?针对中国失败的军事计划又是什么?

编辑:CY

对外叫嚣"修理"三国

先说预算,参议院44票对48票,直接把白宫的拨款案给否了。这一票下去,意味着联邦政府到10月1日零点就得技术性停摆。

受影响的可不是小数目——130万现役军人80万文职雇员的工资可能打不进账户,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政府每停摆一周就得损失60亿美元。问题出在哪儿?

说白了,就是两党在医保补贴和非国防开支削减上谈不拢。民主党坚持要医保补贴,共和党非要压缩开支,几轮磋商下来,谁也不让步。

就在预算僵局难解的节骨眼上,五角大楼突然下令:全球800名高级将领,9月30日必须赶回华盛顿开会。这场会议被美国媒体称为"前所未有"的军事集结。

从驻日本、韩国、中东到欧洲的各战区司令,全都接到紧急通知,有些将领原定的行程都被打乱了,连夜改航班往回赶。

会议地点设在弗吉尼亚的海军陆战队大学,名义上是讨论"战士精神",但多位匿名军官透露,这更像是一场忠诚度测试——防长要推动军队价值观重塑,甚至可能调整高层人事。

特朗普还宣布要亲自出席,这让外界更加怀疑会议的真实意图。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连美国退役将军都看不下去了,公开警告:这场集结就像当年希特勒那一套,军队要被政治绑架了。

这话一出,舆论哗然。与此同时,卢特尼克在9月28日接受采访时点名三国,说印度、巴西、瑞士在贸易上对美国形成威胁,必须"修理"一下。

美国已经对印度的钢铁、机械、药品等行业加征25%关税,影响了约30亿美元的年贸易额。巴西这边,美国盯上了大豆、橡胶、铁矿石出口,指责巴西政府搞补贴扭曲市场。

瑞士呢,美国看不惯它的金融避税通道和奢侈品垄断。家里都这么乱了,还有心思对外叫板,美国这是在干什么?

不敢碰硬茬专挑软柿子

有意思的是,正当家里乱成这样,卢特尼克还有心思对外放狠话。但细看他点名的对象,就发现问题了。印度、巴西、瑞士,这三个国家确实不是好惹的——印度是新兴经济体

2025年GDP增速预估还在5%以上;巴西是资源大国;瑞士更是金融中心。但全世界都知道,美国当前最大的对手是谁。可卢特尼克偏偏对中国只字不提,像是刻意绕开。

细想下来,这就是典型的"柿子拣软的捏"。美国不是不想针对中国,而是真不敢。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就警告过,美军这种大规模集结可能加剧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风险。

说白了,美国心里清楚,直接对抗中国成本太高、风险太大。那怎么办?先拿中国的贸易伙伴开刀,"用小国试试水,看看国际反应,再决定下一步"。这就是美国的心理战策略。

可这招玩得太明显了。印度、巴西都是金砖组织成员,跟中国关系密切。美国打它们,明摆着就是在敲山震虎。问题是,这三个国家可不傻。

印度派出代表团访美谈判,但坚持维护自身能源自主权,不会完全听美国的。巴西呢,总统卢拉直接跟印度总理通话,商讨如何借助金砖机制构建稳定贸易走廊。

瑞士的处境最特殊,作为西方国家却长期保持中立,这次也表态愿意磋商,但绝不接受单边制裁压力。历史上看,美军上一次全球将领大规模集结还是2001年"9·11"事件后,当时是应对反恐战争。

而这次呢?更像是整肃内部,而非应对外部威胁。换句话说,美国现在是外强中干,不敢直接对抗中国,只能通过打击周边国家来释放焦虑。可这种做法,注定要适得其反。

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可惜啊,美国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太响,反而把自己算进去了。印度这边,面对美国威胁,反而加快了跟中国的经济合作。

2025年中印贸易额预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双方在能源、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正在深化。巴西呢,卢拉政府明确表态,不能单方面承受全球市场的制度性变动。

南方国家应该共同建立更公平的规则。实际行动上,巴西正在跟亚洲国家加快贸易谈判,减少对美依赖。这就尴尬了——美国本想通过施压盟友来遏制中国,结果反而把这些国家往中国怀里推。

说到中国,早不是十年前那个低调选手了。经济上,中国GDP总量逼近美国,科技领域在5G、人工智能方面已经领先。军事实力更是大幅提升——中国海军舰艇数量达到370艘,而美国是293艘。

虽然美国在航母和核潜艇上还占优,但差距正在缩小。美军在印太地区的驻军虽然增加到37.5万人,比2020年增长12%,但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坦承,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正在缩小。

更关键的是,中国根本不用主动出击。美国越是威胁盟友,这些国家就越会向中国靠拢。金砖机制得到强化,"一带一路"在2025年已扩展到更多地区。

换句话说,中国压根不用出手,就等着美国自己把盟友往外推。这叫什么?顺势而为,把对手的险棋变成自己的机遇。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评估报告也承认。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可能进一步收缩。世界不需要霸凌,需要的是合作。中国倡导的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恰恰契合了这个时代的需求。

华尔街日报撕开遮羞布

问题来了,美国怎么就走到这步田地了?《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报道,算是把遮羞布给扯下来了。报道披露,美军在2023年就启动了所谓的"全球无人机计划"。

原定在印太地区部署数千架先进无人机,形成对中国的威慑网。计划实施期是今年2月到8月。可到现在,这个计划还停留在纸面上。失败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美国无人机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根本跟不上军方需求,产能只达到目标的30%左右;二是采用了多家供应商的不同系统,结果各家的无人机就像说不同方言,根本指挥不动

这个技术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暴露了美军在装备标准化和系统整合方面的深层困境。以前大家更关注美国造船业跟中国的差距,现在才发现,无人机这种先进装备的规模化部署,美军同样玩不转。

技术卡壳只是一方面,财政问题更要命。政府可能停摆,意味着842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都成了空中楼阁。钱袋子捂不住,再好的计划也只能躺在抽屉里。

还有内部分歧。退役将军公开批评军队政治化,这说明美军高层内部并不铁板一块。各个部门都在各吹各的号,根本拧不成一股绳。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影响评估报告指出。

无人机计划失败将推迟美军在印太地区的战略部署至少2年。如果技术和财政困境持续,美国在印太的军事存在可能进一步收缩。说到底,霸权这东西不是光靠嘴喊就能维持的。

没有工业基础、搞不定内部协作、财政还捉襟见肘,再大的野心也只是空中楼阁。这暴露了一个规律:霸权国家在衰落期都有三大特征——对外展示强硬,实则内部虚弱。

频繁出击却缺乏章法;战略决策与实际效果背道而驰。历史上的大英帝国、苏联,都走过这条路。美国现在的处境,何尝不是如此?

结语

美国这场自导自演的闹剧,印证了一个老规律:霸权的衰落,往往从高估自己开始。嘴上叫得再响,手里没真家伙,最后只能自己打脸。往后看,美国恐怕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了。

技术搞不定、钱袋子捂不住、内部还拧不成一股绳,这些问题短期内根本没解。反倒是中国,不慌不忙,顺势推动多极化进程。中国该怎么把握这个机遇期?多极化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财经   商务部   巴西   印度   计划   美国   中国   尼克   无人机   美军   瑞士   华尔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