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气血循环的有机整体,而结节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偶然,而是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互结的必然结果。《黄帝内经》有云:“百病生于气也”,这里的 “气”,核心便是肝气。肝主疏泄,负责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就像身体里的 “交通枢纽”—— 气顺则血行通畅、津液代谢正常;气逆则血滞成瘀、津停成痰,痰瘀交织日久,便会在脏腑、经络、肌肤间凝聚成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结节: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等。
很多人疑惑:“我没觉得肝不好,怎么会肝郁?”
其实,肝郁的形成,早已暗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现代人群的肝郁,多与 “情志失调”“作息失序”“饮食不节” 三大诱因相关:
情志不畅是主因:长期焦虑、抑郁、易怒,或过度思虑、压力爆棚,都会导致 “肝气郁结”—— 就像交通枢纽遭遇拥堵,气机瞬间停滞;
作息紊乱伤肝气:长期熬夜、凌晨 1-3 点(肝经当令时)不睡,会耗伤肝阴、损伤肝血,导致肝气疏泄无力,如同枢纽动力不足,交通自然不畅;
饮食失宜助肝郁:长期嗜食辛辣、油腻、生冷,或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痰湿内生,进而阻碍肝气运行,形成 “肝脾不和” 的恶性循环。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