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伪史论有哪些惊人观点?赞同此观点的人又是出于何种心态?

副标题:放眼看世界14-是时候彻底扒开一下西方伪史论的面纱,其实,道理也很简单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31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10 分钟)

在开始本文观点论述之前,咱们讲事实,摆依据,先给各位看官讲个故事。

2024年,某中国南方地区著名通讯机构的记者试图联系一些知名的西方古典学学者,请他们谈谈对西方伪史论的看法,但绝大多数学者都拒绝采访,他们大多表示“不想为了这些荒谬的言论浪费时间”,一位愿意接受采访但要求匿名的古典学教授表示,西方伪史论者没有“尊重基本的史实”并且摆出一副“不跟你讲道理”的样子。唯一一位愿意实名接受采访的学者表示,西方伪史论者将举证责任抛给了对方,显然这属于典型的胡搅蛮缠

同一年,国内的一所知名大学的学报有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经济腾飞及国力增长并且伴随中国与西方关系恶化,以及中国的反西方情绪催生了“强烈的虚骄和自大心理”,而西学源自中国说和西方伪史论是这种心理的体现。

今天的内容可有意思了

好了,以上是咱们今天故事的开胃小菜,下面让我们用简约但不简单的三千字,浅析一番西方伪史论,及其背后的成因。

·西方伪史论的惊人观点

西方伪史论的核心主张是: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所有的西方古代文明的历史都是近代伪造的。

其具体论点包括:古文明全盘伪造论、文艺复兴“托古改制”论、中国典籍“启发西方”论与古埃及与两河文明虚构论。咱们逐一分析如下。

第一个层面,古文明全盘伪造论认为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的历史都是近代西方学者系统性编造的,目的是掩盖其是“文明暴发户”的本质。咱们还是举例论证,某位长三角地区知名大学艺术史的教授为主的学者声称希腊雕塑是近代用“人造石”浇筑的,雅典城遗址缺乏可信的古代遗存。

此处需要提及一个人的名字,他是来自俄罗斯的数学家阿纳托利·季莫费耶维奇·福缅科,这位老大爷算是西方伪史论的老祖宗。他认为,耶稣生活在公元12世纪,特洛伊战争和十字军东征是同一事件,并且他坚定地认为铁木真及其背后凶悍的蒙古人实际上是俄罗斯族人。

这位老大爷还认为埃及金字塔是近现代产物,中国万里长城建于17世纪清朝康熙年间,目的是为了防御俄罗斯的入侵。如果您看到此处还能忍住没笑,那么咱们不妨继续看下去。

亚里士多德,多少人一提及他就很兴奋

第二个层面,关于文艺复兴“托古改制”论。该论断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通过伪造古希腊文献和文物,构建了西方古典文明的“黄金时代”,以推动近代欧洲的文化复兴。咱们依然举例论证,该论断的人质疑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存世量,认为300万字超越了其时代应该有的产量,并且,论断者认为这与古代莎草纸、羊皮纸这样的书写材料的匹配性不相符,认为其真实性存疑。

第三个层面,可谓是惊人的中国典籍“启发西方”论。这部分拥趸的观点十分极端,其声称西方科技革命源于对中国典籍的抄袭,哪部典籍呢?著名的《永乐大典》。该论断的拥护者称“工业革命全靠抄袭永乐大典”“西方科技史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咱们先不做评价,继续往下看。

第四个层面,为古埃及与两河文明虚构论。该论断拥趸认为古埃及和两河文明的考古发现是近代西方为塑造“文明优越性”而伪造的,他们质疑金字塔建造技术和楔形文字的可靠性。坦白讲,这群人在西方伪史论所有支持者显得过于文雅了。

·支持者的心态

先摆出内容,再进行分析。下面进入对于这群支持者心态剖析的时间。

一个观点的支持者涌出,肯定不是“无中生有”的,这里面引导者的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这个现象在近些年剧烈发展,有赖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民族主义情绪上升与文明竞争话语权意识萌发的时代。部分支持者认为西方长期否定中国夏朝等早期历史,因此需通过质疑西方历史进行“反击”,以此强化民族自信。依然举例说明,某一位特别有名的大名人便十分喜好摇旗呐喊,为西方伪史论的支持者助威,他多次指出“西方伪史论”可以被贴上“爱国”标签,成为民族自豪感的投射。咱们能说什么呢?您懂的。

其次,该论断无疑是对西方中心论的解构需求的具象化。这句话似乎有点难理解,但道理很简单,新航路开辟后,海洋文明占据世界的主要资源,当今世界,反对将西方文明视为人类历史的唯一主线,主张多元文明观便成了崛起中的新兴经济体的客观需求。举例说明,那位长三角地区知名大学艺术史的教授提出西方文明是“次生文明”,源自中华文明的传播。仔细一想,教授都背书了,吾辈岂不是应该鼓噪起来?

再者,产生这种思潮的背后,是对于学术权威的挑战与反建制倾向的表现。支持者们大多质疑主流学界对西方历史的“迷信”,认为传统史学存在选择性叙事。举例来看,他们质疑古希腊缺乏农业基础,因为希腊土地贫瘠且无大型河流,无法支撑高度文明。您还真别说,仔细想,挺有道理。

最后,支持者的大量出现,并且不动声色一般的群体数量增大速度极快的背后真相,其实是彰显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偏差的社会化表象。毫无疑问,咱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讲,普通民众因历史知识碎片化,易被“反常识”观点吸引。一个不能震撼您眼球的标题,您可能都不会点进去看。所以,类似于通过对比中国西安与雅典的地下遗存差异,质疑雅典古代城市的存在,如果有人这样一写,或许您也会觉得他又厉害,又高尚。

·还能做一个淡定的人

如果,您还能做一个淡定的人,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看待西方伪史论呢?

简单说来,西方伪史论的本质是对历史解释权的争夺,或者说历史叙事话语权的争夺。其部分质疑反映了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抗,但极端化表述易滑向反智主义。至于哪些是反智言论,在此不赘述了。如果,我们真能够淡定且客观地看待这一切,则需平衡民族情感与学术理性,既承认文明多样性,又坚持证据为本的研究方法。

常言道,历史真相的探索应超越“东西对立”的框架,回归人类文明共同体的视野。

既然如此,咱们往细节上思考,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木已成舟的西方伪史论?省愚认为也大可不必嘲讽这个观点,咱们还能做一个淡定的人。

做一个,淡定的人

首先,我们还是需要区分学术质疑与极端否定。很明显,合理怀疑是学术进步的推动力,如果是这样的怀疑出自历史这个非自然科学领域,那么就更有说道了。举例论证,夏朝存在的争议其实最终也通过殷墟发掘解决,但是由于目前夏朝时期的文字证据尚未出土,这与全世界普遍定义的文明还有着一些偏差,所以,此处的信息差似乎随时都在扰动民族情绪。

但如果因此去全盘否定西方古文明,显然是缺乏实证支撑的。咱们比如说,被人戏称为“Yongle's total”的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其实早已被罗马文献和考古发现多次验证。您如果问,是什么考古发现,您不妨搜索一下“赫库兰尼姆遗址”。

然后,咱们其实也应该去学习承认历史叙事的复杂性。很明显,历史事件的发展并非是单一方向化的,所有文明的历史书写均存在建构性,例如中国《史记》包含文学化叙事甚至是浪漫主义色彩的过程描述,而西方古典文献也有后世修订痕迹。

最重要的是,我们都需要警惕谨防“全民一致的思维方式诱导去裹挟学术”现象的出现。将历史研究走向另一个极端会扭曲学术客观性。而真正的文化自信应基于扎实研究,而非对立叙事。更进一步地,解决争议需依赖多学科证据,咱们会经常听懂一个词语,碳十四测年,有基础化学知识的朋友会明白,这个方法到底有多伟大。同时搭配文献校勘,一切都了然。

最后,常被支持者们质疑的莎草纸和羊皮纸的使用在埃及干燥环境下确有长期保存的可能,阿拉伯翻译运动对希腊文献的传承也有明确记载。咱们可以去质疑,但一旦要大张旗鼓,呼唤身边人摇旗呐喊的时候,还是需要想想别人看了后会怎样想

您说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观点   史论   惊人   心态   支持者   中国   论断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雅典   典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