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专家最近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中国正在成为有史以来最厉害的超级大国,美国输局已定。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从荷兰的商船到美国的航母,500年来超级大国的门槛越来越高,现在需要三道硬杠杠:十亿级人口、全产业链、百万亿美元经济。
巧的是,这三张王牌中国正好凑齐了全套!就像打斗地主,美国抓着一把散牌,中国手里却是王炸加顺子。
回头看近500年,超级大国这把交椅,可不是谁都能坐的,坐上去的国家,个个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而且规模是越来越大。
最早的荷兰,人称“海上马车夫”,靠做中间商贸易起家,那时候它才几十万人口,积累的财富放在今天看也就是几千万美元的水平,影响范围主要在欧洲那边转悠。
接着是西班牙,那可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帝国,殖民地遍及四海,人口到了几百万级别。
主要靠开矿、搞种植园这些手工业,财富量级跳到了几亿美元,然后就是咱们更熟悉的大英帝国,搭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快车,用机器生产代替了大部分手工。
这时候,人口基础就跃升到了几千万,因为开工厂、运转机器需要大量劳动力。
它的财富创造能力实现了飞跃,达到了几十亿美元。
到了美国,故事就更近了,它抓住了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把大机器生产玩到了极致。
为啥美国能成事?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它有几亿人口,现在的产业分工细得超乎想象,一个先进产业,比如造飞机或者研发新药,背后就需要几十万专业人才。全国上下几百个重要产业同时运转,没个几亿人口根本撑不起来。
美国的财富也由此暴涨,从早期的几百亿、几千亿,一路到了现在的几十万亿美元,这么一看,历史好像真有条线索:超级大国的门槛,随着产业革命一次次升级,对人口规模的要求越来越高,创造的财富也像是滚雪球。
按照上面那个“规模升级”的规律,下一个超级大国,得有多大本钱呢?美国一些战略分析认为,人口得是十亿级别,产业得是“全能冠军”,财富创造能力得迈向百万亿美元量级。
环顾全球,能同时满足这几条的公司,确实不多。
首先看人口,咱们有十四亿多人,这是最基本的底盘,更关键的是,咱们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力队伍。
现在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特别是学理工科的,比美国、欧洲、日本加起来的还多,这才是咱们能成为“世界工厂”,并且不断向上攀登的核心本钱。
其次,也是最硬核的一点——工业体系齐全度,联合国制定的产业分类标准,里面所有的工业大类、中类、小类,在中国都能找到。
简单说,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造不了,这套完整的体系,意味着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比如疫情期间,为什么全球都指着中国的防疫物资?就是因为从原料到成品,整个链条咱们自己就能搞定,这种能力在全世界是独一份。
再说说财富创造,咱们现在的工业总产值已经是世界第一,占了全球三分之一还多。
有专家预测,等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红利完全释放,中国的经济总量迈向百万亿美元级别并非不可能。
那时候,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都会是另一番景象。
中国的崛起,走的不是老牌强国那种殖民扩张或霸权主义的老路,而是一条挺有自己特色的路。
比如搞基建,“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在中国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十年时间建成了超过全球三分之二的高铁里程,这个速度和规模,历史上没有先例。
这不仅是面子工程,更是打通经济血脉、提升运行效率的关键。
再比如能源转型,咱们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光伏、风电设备制造能力遥遥领先。
这既是为了环保,更是出于能源安全的战略考虑,是一种着眼长远的布局。
还有“一带一路”这种倡议,核心是搭平台、建网络,大家合作共赢,而不是搞势力范围。
这种“结伴不结盟”的思路,正在让更多发展中国家获得发展的新机会,当然,挑战也明摆着。
比如人口老龄化加快,需要靠科技提升效率来弥补;一些核心技术还得咬牙突破,不能老被人“卡脖子”。
但好在咱们家底厚、体系全,回旋余地大,就像个生态系统丰富的森林,抵抗风雨的能力自然强一些。
大国兴替,背后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更是发展模式的竞争,从历史规律看,由产业革命驱动的人口和产业规模升级,似乎指向了一个新的方向。
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强大,更可能意味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发展逻辑正在被验证。
它强调内部建设、全面发展和合作共赢,未来的世界格局会如何演变,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关乎未来百年的大国叙事,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