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祺报名歌手揭榜:流量时代的“破壁者”与行业突围战


2025年4月,湖南卫视《歌手·巅峰之战》节目组官宣揭榜歌手名单,22岁的马嘉祺赫然在列。消息一出,微博话题#马嘉祺歌手揭榜#阅读量3小时破3亿,评论区呈现两极分化:乐评人“耳帝”直言“流量歌手登台是节目组的流量密码”,而00后乐迷则欢呼“终于能在殿堂级舞台听到新生代的声音”。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流量偶像与专业音乐舞台的深层博弈,也映射出Z世代音乐人试图打破行业壁垒的集体焦虑。

作为时代少年团队长,马嘉祺的舞台经验早已覆盖千万级流量场——生日演唱会直播观看人数超1.2亿,单曲《光影之间》蝉联QQ音乐巅峰榜15周冠军,跨年晚会个人舞台微博热搜霸榜8小时。但此次选择《歌手》揭榜,无异于主动走出“舒适圈”:该节目以“现场真唱、一镜到底”著称,曾让多位唱将级歌手“翻车”,更被网友戏称为“歌手照妖镜”。

这种选择绝非草率。2024年,马嘉祺在音乐综艺《我们的歌》中与老牌唱将林子祥合作《敢爱敢做》,其高音爆发力与情感穿透力让乐评人“灯灯HOHO”意外:“他撕掉了‘偶像只会唱口水歌’的标签。”而此次揭榜赛,他选曲《荒原狼》——一首融合摇滚与民谣的先锋作品,最高音达到B4,歌词中“在数据洪流中寻找心跳”的隐喻,更被解读为对流量时代的自我回应。

马嘉祺的参赛,再次点燃了“流量歌手是否该登上专业舞台”的争论。反对者认为,节目组此举是“向资本低头”,某音乐博主发文称:“《歌手》的权威性建立在华语乐坛顶级唱将的基石上,让偶像歌手参赛是自降格调。”支持者则援引数据:2024年音乐平台用户中,Z世代占比达67%,他们更渴望看到“唱跳偶像”与“实力唱将”的碰撞。

这种争议本质上是行业代际冲突的缩影。老牌音乐人信曾公开质疑:“现在的歌手比赛像选美,颜值比唱功重要。”但马嘉祺的粉丝用行动反击:其超话社区发起“科学练声打卡”活动,3天内收集到2.3万条声乐练习视频;某音乐学院教授在知乎分析其发声位置时,评论区涌现大量“非粉丝”乐迷参与讨论。这种“破圈”现象,正在模糊流量与专业的边界。

面对质疑,马嘉祺团队选择用技术指标自证。其工作室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马嘉祺进行了472小时声乐特训,邀请了《歌手》前音乐总监梁翘柏担任声乐指导;在中央音乐学院声学实验室的测评中,其音域跨度达3个八度,闭合能力评分92分(满分100),超过同期参赛的某选秀冠军。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主动要求在揭榜赛中使用“实时声纹可视化”技术——大屏幕将实时呈现其声带振动频率、共鸣位置等数据,让专业评判彻底透明化。

这种“技术突围”策略效果显著。节目播出后,#马嘉祺声纹图#登上热搜第二,音乐博主“理娱打挺疼”分析:“他的头声共鸣点稳定在眉心位置,这是美声训练的标志。流量歌手开始用科学数据回应偏见,这是行业进步。”而节目导演洪啸在后台采访时透露:“马嘉祺的团队甚至提供了声带医学检查报告,这种较真态度让我刮目相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娱乐   流量   歌手   时代   行业   节目   音乐   舞台   数据   声乐   偶像   专业   乐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