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作为维持生命代谢的基石,水是人体每天必备的,而水的安全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重,自来水水质问题频出,有些人选择喝桶装水。
可桶装水就真的安全无害吗?这篇文章我们来一次讲清楚。
自己烧水喝,是保证饮用水安全中,最适合大众的操作。
自然界的水中存在各种致病菌和微生物,在自来水的运输过程中,管道或其他设备有可能产生二次细菌污染,通过加热煮沸至100℃,可以杀灭大部分的病原微生物,防止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而且每个人对温度的敏感存在差异,烧开水在放凉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控制水温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防止对胃肠道造成刺激。
但自己烧水喝,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本身此地区污染严重,水质就存在问题,即便将水烧开,也无法消除过多的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
反而在加热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有毒物质的二次分解,使水质变得更差。
另外,自己烧水喝,需要用电或用火,消耗一部分能源和支出,烧开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会增加急需用水的不便性。
水在烧开的过程中,含氧量降低,可能更加寡淡无味,喝起来口感更差。
为了简化上述步骤,有些人会选择买桶装水直接喝。
合格的桶装水,在出厂前会经过严格的过滤、消毒处理,致病菌被杀灭,能够拿来放心饮用,节约了时间和后续加热成本。
而有些更高级的桶装水,会额外添加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但是桶装水也并非完美无缺,在价格方面,桶装水要高于自来水,水不同于其他生活用品,消耗快,每天食用桶装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另外,桶装水的安全有保障,是建立在桶装水的水质毫无问题的情况之下,如果罐装桶装水或水站直饮水,在任何一个环节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后果同样严重。
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报道的直饮水质量合格率大约在80%,部分桶装水中微生物和浑浊度并不达标。
某些不良商家,甚至会直接从自来水管中罐装到水桶中,冒充桶装水来谋求利益。
此外,桶装水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不达标,也会造成桶装水的污染,长期喝这种水,同样不利于健康。
即便是大牌质量有保障的桶装水,但仍然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塑料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一篇研究统计中指出,桶装水或瓶装水中都检测出塑料微粒的存在,每一升水中,可检测出的塑料微粒就多达24万粒,更不用说,还可能存在目前科技无法检测到的部分。
有些直径小于1微米的塑料微粒,通过光学成像显示,可以进入人体的呼吸、消化系统,甚至是心脑血管等更深层次的细胞内部。
不要觉得这些塑料微粒对成人身体没有影响,塑料微粒会导致细胞发生炎症反应,长期刺激细胞会发生特异性功能变化。
脑神经系统也会因塑料微粒的影响,出现退行性疾病的概率增加。
就连胎盘屏障也无法阻止塑料微粒的通行,孕妇体内存在塑料微粒,最终也可到达胎儿体内。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概率,受塑料微粒影响而受限。
七月初,西班牙某大学的一项研究还证实,超过半数男性的精液以及女性的卵泡液中,也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这着物质会干扰正常精子、卵子的发育,增加不孕不育风险。
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中,塑料桶被挤压或暴力摧残,很容易造成塑料碎片脱落,被人体直接喝进去。
随着塑料制品的普及,海水、淡水、土壤等脱离塑料环境中,也普遍存在塑料污染。所以,大部分饮用水资源,都有被塑料“入侵”的可能。
塑料污染虽然普及且严重,但无需过度担心,因为2024年,广州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联合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的一项研究发现,无论是哪种水,100摄氏度煮开五分钟,加凉开水勾兑,就会产生水垢,过滤掉水垢沉淀物,就能清除塑料微粒,这种简单的做法,能清除超过五分之四的塑料微粒。
这项研究通过对全世界范围内的饮用水调查发现,每天喝烧开的水群体,要比直接喝自来水的群体,摄入的塑料微粒少2-5倍。
综上所述,要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减少塑料微粒入体,无论是自来水还是桶装水,都需要烧开后再喝。
选好合适的水质只是确保饮水安全的第一步,要保证饮水安全,还有很多注意点。
喝水可不是口渴后拿起水杯就往嘴里灌水那么简单,在喝水的过程中,要格外留意这些细节,才能更好的维持健康。
桶装水最大的缺点,是存放在塑料桶/瓶中,长久饮用桶装水,塑料入体的几率更大。所以,无论外出或在家时,最好不要用塑料杯子,更换为玻璃杯、不锈钢保温杯等,能减少塑料的摄入量。
很多人为了“哄自己”喝水,更喜欢用吸管喝水,而这种塑料制品,在液体被吸入口腔时,不可避免也会进入胃内。饮品温度越高,塑料吸入体内的概率越大。所以,摒弃塑料吸管,更有利于健康。
桶装水在购买和饮用之前,除了看生产日期,还要查看水桶的材质,尽量选择PE材质的桶,而非PET材料的桶,后者不耐高温,微塑料更容易析出。
桶口的封口处要平整光滑,有打码标识。
水桶内水的颜色要透亮、清澈,别选颜色过深的水。家用饮水设备,包括饮水机、烧水壶等,内外要定期清理消毒、注意卫生,防止细菌滋生堆积灰尘,对饮水的质量造成威胁。
自来水如果水质差,水中有杂质、存在臭味或异味,有必要可以安装过滤设备,煮沸时间也别太长,以免导致水垢沉淀。
夏日室内外温差大,从室外回来后,出一身汗,很多人迫不及待就冰箱拿出冷水或冷饮来喝,虽然能瞬间达到透心凉的效果,可对身体实在无益。
胃黏膜受低温直接刺激,会导致肌肉痉挛,引起胃部剧烈疼痛,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长期喝冷水或冰水,对胃肠道的刺激大,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血液流速减慢,供血量减少,消化道消化功能会减弱,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胃溃疡或胃出血。
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冷水从入口开始,就会刺激血管收缩,咽喉、食管、甚至是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也会因收缩而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血管和心脏的负担。
牙齿也会因冷热温差变化受到刺激,特别是牙齿外层的牙釉质,长期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会出现裂痕,牙釉质寿命缩短,还给细菌滋生提供了场所,增加患龋齿的风险。
冷饮除开上述对人体的影响,还要注意食品安全是否合规,此外,冷饮中的糖类、酸性物质也会对牙齿、胃肠道、血糖等产生不利影响。
入口的水温,不要太高,一旦温度过高,可能会烫伤消化道粘膜,长久的高温刺激,会导致血管黏膜细胞病变,患食管癌的概率增加。
夏天喝水,最健康的就是白开水,饮用水煮沸后冷却至合适的温度,解渴又养生;如果气温持续偏高,出汗多,还可以煮绿豆汤、电解质水等,消暑清热。
喜欢喝茶的群体,夏天宜喝绿茶,绿茶性寒,可以降火气,适合在夏季阳气旺盛季节喝。需着重提醒的一点是,一次性茶包的材质可不是纱布,更多的材料是聚丙烯、尼龙-6等塑料成分,受热后释放塑料微粒,尽量也不要用。
喝水不能等察觉到口渴再喝,此时身体已经缺水,长期处于缺水状态不利于健康。要养成自觉喝水的习惯,闲暇时间,拿起水杯喝几口,在早起、餐前、睡前、运动前后等时间段,更是不能缺水,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
喝水时切忌猛灌,一次性喝太多水,胃可能难以适应,还会把空气吞入腹中,不仅造成胃液的稀释,不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引起胃胀腹痛;血液也会因水被稀释,血容量增大,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正确的喝水姿势,是要小口慢饮,每次饮水量不超过150毫升,令水充分滋润口腔和食道,才能缓解口渴。
关于饮水水的一些谣言,要学会甄别真假。
多次滚开的水中的确会产生亚硝酸盐,但其含量极低,不必担心喝这种“千滚水”增加致癌风险,可以放心饮用。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水中金属离子含量的高低。硬水喝多了,导致患肾结石的概率并不大,只要每天保证水分摄入量足够,结石的患病率就会大大降低。
自己烧自来水和桶装水各有其优缺点,最稳妥的办法是,无论哪种水都烧开后再喝,能减少塑料微粒的摄入。
此外,要确保饮水的安全,还应注意水桶、饮水的方式等细节问题,才能更好的维持健康。
1.《长期自己烧水喝vs买桶装水喝的人,到底谁更健康》央视科教2025.6.14
2.《长期烧水喝和买桶装水喝,哪种更健康?结果出乎意料》央视网2052.5.30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