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莫迪一句表扬,让普京看清“铁哥们”,将飞往中国谈合作

印度“左右横跳”的平衡术,在美国的“胡萝卜加大棒”的威胁下,被击碎了。当特朗普对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和武器的惩罚如期而至,印度不得不按下暂停键,换来特朗普的一句不痛不痒的夸奖。

普京对印度的表现看得一清二楚,曾经紧紧相拥的“铁哥们”,在现实利益面前不值得一提。

有实力保证立场坚定的中国,才是俄罗斯在危机中最好的选择,普京立刻预定好了飞机,将要前往中国洽谈合作。

美国的关税大战,让各国的处境和态度一览无余,中俄印之间的关系,将会如何发展?

关税大棒下的友谊面具

“印度是我们的朋友。”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然而紧随其后的政策却是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关税,远高于欧盟和日韩的15%,并额外附加了一项针对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和武器的“罚金”。

这一决定在2025年7月30日如惊雷般炸响新德里上空,莫迪政府数月前访美时与特朗普的亲密合影尚未褪色,便被现实政治击得粉碎。

印美贸易谈判的破裂早有端倪。特朗普4月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印度成为首个响应谈判的国家,甚至主动对中国钢铁加税示好。

然而当5月中美达成协议后,印度突然转变态度,向WTO申诉要对美国进行反制。特朗普的耐心在7月底耗尽,关税大棒挥下的同时,他更以轻描淡写一句“我制止了印巴冲突”,戳破了印度精心构建的民族主义叙事。

克里姆林宫密切关注着这场闹剧。当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手术刀般精准肢解美印“同盟”时,普京看到了一个冷酷现实:在特朗普的外交棋局中,没有永恒的伙伴,只有随时可弃的筹码。

特朗普对俄政策同样充满强权色彩。7月28日他在英国访问时突然表达对普京“深度失望”,将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最后期限从50天压缩至12天。

这种最后通牒式的施压引发俄方强烈反应,梅德韦杰夫警告称此举“无异于将世界推向战争边缘”。

但真正令普京警觉的是特朗普对待印度的手段,今日可以因贸易逆差对印度发动关税战,明日同样可能因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施毁灭性制裁。

普京的应对策略在数日思索后浮出水面。7月底,俄罗斯外交渠道传出消息:普京决定将美俄领导人会晤交由中方安排,地点定在北京。

这一选择包含双重战略考量:既避免在西方主场被舆论塑造为“示弱”,又能借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平衡美国压力。

中俄间的战略互信为此奠定了基础。俄罗斯外交部5月已明确表示,在乌克兰问题上“没有向中方隐瞒任何事情”,因为中国持“非常平衡和均衡的立场”。这种透明外交使普京在面临美国压力时,自然将目光投向东方。

多边舞台的新中心与欧美联盟的脆弱性

9月恰逢中国国际活动高峰期,各国领导人将齐聚于此。美俄领导人若能借此平台会晤,既能淡化刻意安排的政治色彩,又能依托在中方和睦的环境中促成问题解决。

可惜特朗普对中国之行保持犹豫,而普京也对会见特朗普一事表示,现在还不是时机,世界期待的美俄首脑会谈,究竟能不能成行,还是未知的。

在俄乌冲突中,中国始终呼吁通过谈判解决危机,反对单边制裁和武力威胁。若美俄在北京对话,中国很可能充当中间人角色,推动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寻找平衡点。

这种定位与特朗普“最后通牒式”外交形成鲜明对比,为国际争端解决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正当东方外交展现活力之际,西方联盟却显露出深刻裂痕。7月下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飞往苏格兰特朗普高尔夫球场求见美国总统,最终以接受15%关税税率换取豁免更高惩罚。

这一妥协代价高昂:欧盟承诺未来五年从美国进口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和6000亿美元其他领域投资。法国极右翼领导人勒庞痛斥协议为“投降书”,暴露出欧盟内部的政治分裂。

更具戏剧性的是外交转向速度。冯德莱恩在华访问期间还承诺欧盟不与中国“脱钩断链”,强调95%的永磁材料依赖中国稀土,太阳能组件与锂电池供应链更直接关联欧盟300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不到48小时,欧盟贸易专员便宣布与美国组建“金属联盟”,将矛头指向中国所谓“产能过剩”和“非法补贴”。这种政策摇摆揭示欧盟在战略自主与经济现实间的艰难平衡。

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加剧了西方联盟危机。当冯德莱恩称赞协议“强硬但公平”时,特朗普不屑地打断:“其实也不重要。” 这种轻蔑态度与他对莫迪的反复如出一辙,印证了强权政治下盟友地位的脆弱性。

东方外交的稳定力量

当西方联盟体系因美国单边主义动摇之际,东方正构建更稳定的协作框架。

8月上旬,中俄“海上联合2025”军演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域展开,演习以“联合维护战略通道安全”和“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为主题。

中方派出导弹驱逐舰、综合补给舰等多型舰艇,俄方出动大型反潜舰等力量,演习结束后双方还将组织海上联合巡航。这种常态化安全合作成为战略互信的坚实支柱。

经济领域同样存在深层协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早已将中国视为关键能源伙伴,在普京访华期间持续推进东西线输气管道谈判。

这种基于互补性的合作模式,与特朗普以关税为武器的“零和博弈”形成本质区别。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正悄然转变。当特朗普以“12天通牒”挑战国际外交规则,当欧盟在贸易压力下政策摇摆,中国坚持的对话协商原则成为动荡世界的稳定器。

若9月美俄北京会晤成行,其意义不仅在于乌克兰危机的解决路径,更在于展示多极化世界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竞争中有协调,对抗中有对话。

资料来源:

关税博弈:“美国优先”对撞“在印度制造”2025年08月03日 05:03光明网

特朗普称将对俄罗斯施加新制裁2025年08月01日来源:新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财经   中国   铁哥们   印度   关税   俄罗斯   欧盟   乌克兰   美国   外交   政策   中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