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叙事,我与顽童成林

大山与回声


我站在教室门外,还没推开那扇浅绿色的门,就听见了里面炸雷似的吼叫:“都给我闭嘴!谁再吵试试!”是成林。我推门进去时,正撞上他涨红的脸,那双总是闪着倔强的眼睛此刻像要喷出火来。教室里霎时安静,孩子们都低着头,只有成林还站在那里,胸口一起一伏。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老师,他们……”他急着要解释,话却卡在喉咙里。我注意到他攥紧的拳头在微微发抖。


“先坐下吧。”我轻轻说。


他坐下时,椅子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下课铃响后,我把成林留了下来。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夕阳斜斜地照进来,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上次你说,是因为有同学私自调位。这次呢?”


“他们吵得太厉害了!我是科代表,我得管……”他的声音低了下去,“我想帮老师管好纪律。”


我看着他紧抿的嘴唇,忽然想起一年前刚认识他的样子。那时的成林,还是个说话结结巴巴的小男孩。第一次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我……我……”了半天,脸憋得通红,最后在同学的窃笑声中颓然坐下。从那以后,他更不愿意开口了。


“成林,你听过山谷里的回声吗?”我问他。


他疑惑地摇摇头。


“你对着大山喊‘你好’,大山也会回你‘你好’;你喊‘我讨厌你’,它也会说‘我讨厌你’。其实同学们就像这大山,你怎么对他们,他们就会怎么对你。”


他若有所思地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划着课桌上的纹路。


“有担当是好的,但还要有方法。你想在同学心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他没有回答,但我知道他听进去了。


第二天早读,我照例站在讲台上带读。读到一半时,我故意咳嗽起来:“老师嗓子不太舒服,有没有同学愿意替老师带读?”


教室里安静了一瞬。然后,我看见成林慢慢举起了手。


他站起来,走到讲台前。翻开课本的那一刻,他的手还在抖。但当他开口读出第一个字时,声音竟是那样清晰:


“《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


起初还有些生涩,后来越读越流畅。那些曾经让他难堪的词语,现在像清泉一样从他口中流淌出来。阳光正好照在他身上,我忽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口吃的小男孩已经长成了能在全班面前从容诵读的少年。


同学们起初有些惊讶,渐渐地都跟着他的节奏读起来。当他读完最后一句,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成林的脸又红了,但这次是因为激动。


从那以后,成林变了。他还是那个负责的科代表,但不再用吼叫来维持纪律。他会走到吵闹的同学身边,轻轻敲敲桌子;会在课前提醒大家准备好学习用品;会主动帮助学习跟不上的同学。更让我惊喜的是,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朗诵比赛。


比赛那天,他站在礼堂的舞台上,灯光打在他身上。他朗诵的是《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每一句都饱含深情。当他朗诵完毕,深深鞠躬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看见坐在前排的几个孩子,正是曾经最调皮、被他吼过的那几个,鼓掌鼓得最起劲。


比赛结束后,他跑到我面前,眼睛亮晶晶的:“老师,我做到了!”


“是啊,你做到了。”我拍拍他的肩膀。


回去的路上,经过空无一人的操场,成林突然停下来,对着远处的教学楼大喊:“你好——”


片刻后,传来了回声:“你好——”


他笑了,转过身对我说:“老师,大山真的会回答。”


我也笑了。是啊,教育何尝不是一场回声?你付出耐心,收获成长;你给予信任,收获担当。那个曾经连话都说不流利的孩子,如今成了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朗诵者;那个只能用吼叫来表达关心的男孩,学会了用行动赢得尊重。


成林,成林。名字里的期许,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终有一天,这棵小树会长成一片森林,而那时,大山里会响起更加嘹亮的回声,一声接着一声,一代传着一代,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美文   顽童   心理   回声   同学   老师   少年   你好   朗诵者   纪律   掌声   面前   身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