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印度兵变失败后沉寂百年,非洲被殖民近百年也难见反抗。
而1885年广西镇南关,70岁冯子材带清军与客家人死战法军,喊出“法军不退,我等死战”。
之后的“义和团”“抗战”等抵抗运动更是昭示了中国人的不屈!这就是中国,殖民浪潮中从未低头的唯一!
台湾省的唐湘龙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遭遇殖民就死战不退的国家。”这话不假,可为啥独独中国这样?
不是运气,是刻在骨子里的理:土地是家,国家是大的家,外人闯进家,就得跟他拼命。
别的地儿可能觉得打不过就认了,中国人不,哪怕手里只有锄头,也得护着灶台和田地。
1841年5月,广州城外的太阳毒得像火,英国兵刚占了四方炮台,就闯进三元里抢东西,还把村民的祖坟给刨了。
这可不是小事,在中国人眼里,祖坟比命还重!
村里的老人们在榕树下碰头,烟袋敲得石墩子邦邦响:“洋鬼子敢刨咱祖坟,跟他们拼了!”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几十号人立马应和。
他们没像样的武器,就把镰刀绑在竹竿上,妇女们烧开水、装粪水,说要让洋鬼子尝尝厉害。
第二天一早,英军还没等进村,突然天降大雨,洋枪受潮打不响。
村民们举着竹竿、锄头从四面八方涌出来,把英军围在稻田里。
有个叫韦绍光的农民,一镰刀砍倒了英军的小头目,其他人跟着往前冲,英军吓得屁滚尿流,连枪都扔了不少。
后来官府来人说要议和,村民们不依,把英军的头盔挂在榕树上,说这树以后就是“神树”,提醒子孙别忘了这天。
他们不懂什么叫“反殖民”,只知道:谁动咱的家,就跟谁玩命。
几十年后的镇南关,冯子材把这事刻在了心里。
1885年,法军占了越南,又往中国这边打,一路打到广西。那会儿冯子材都70岁了,早就退休在家,可听说法军快到家门口,连夜披甲上阵。
他知道清军武器不如人,就想出个招:在关前修了道长墙,自己带着士兵守正面,再让当地客家人绕到法军后面。
客家人平时靠种地过活,法军占了他们的田,早就憋着气,一听要打洋人,扛着土枪就来了。
3月23日那天,法军的炮弹把长墙炸得直晃,冯子材却全然不顾安危,光着脚站在墙头上,挥着大刀喊:“退一步者斩!”
法军冲上来时,冯子材第一个跳下去砍杀,客家人从后面包抄,法军腹背受敌,哭爹喊娘地往后跑。
这仗打完,法军指挥官的尸体被挂在城楼上,法国总理都因此下了台。
冯子材却盯着长墙上的弹孔发呆,他跟士兵说:“这墙能修,可心里的墙不能倒。”他说的“心里的墙”,就是那股护家的劲。
义和团的拳民们,也是认这个理!
1900年的北方,教堂占了耕地,洋布让手艺人没了饭吃。
这些农民、工匠举着“扶清灭洋”的旗子,说要把洋人赶出去。有人说他们傻,拿大刀对着洋枪,可他们自己觉得,不拼一把,连家都没了。
八国联军进城后,到处抓人,可有人看见,一个断了腿的拳民,还在墙根下刻“还我河山”。
外国记者在日记里写:“这些人不怕死,眼睛里有火。”
那火,就是护家的火。后来清廷又要赔款,可老百姓心里的火没灭,这火后来烧出了辛亥革命,烧垮了旧时代。
1894年9月,邓世昌站在“致远”号的甲板上,看着日军的“吉野”号横冲直撞。
北洋水师的船不如人,炮弹也少,可他跟士兵说:“就是沉,也得撞他一下!”
当“致远”号被炮弹击中,开始下沉时,邓世昌喊着“撞沉吉野”,亲自掌舵冲过去。
船沉的那一刻,他没跳海,抱着桅杆说:“与舰同沉,是我本分。”
这股劲,四十多年后又出现在了抗日战场,邓世昌没完成的,八路军会替他完成!
1937年9月,八路军的战士趴在平型关的草地里,等着日军的运输队。
他们的枪不如人,就靠埋伏和拼刺刀。有人冻得手指僵了,扣不动扳机,就拔出大刀冲上去。
这场仗打下来,日军的尸体堵了山沟。从海上到陆地,武器变了,可那股“不认输”的劲,一点没变。
印度被英国占了两百年,1857年起义失败后,基本就靠甘地的“非暴力”,坐在地上跟英国人讲道理。
看看别的地儿,就知道中国多特别!不是说不好,可少了点中国人这种“拼命”的劲。
东南亚更别说,印尼被荷兰占了三百年,菲律宾被西班牙、美国轮着欺负,反抗是有,可零零散散,一个岛闹起来,旁边的岛还在看热闹。
哪像中国,三元里的农民、镇南关的士兵、台湾的矿工,哪怕不认识,劲都往一处使。
中国人真的不一样,哪怕朝廷软了,老百姓自己也能拧成一股绳,这绳能勒得侵略者疼!
为啥会这样?因为中国人把“国”当“家”。
老祖宗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好了,国才能好,国被欺负了,就像家被偷了,能不急吗?这种“家国一体”的理,刻在骨子里。
印度人可能觉得,谁统治都一样,交税就行;非洲人被部落隔开,认不清“国”;可中国人不一样,哪怕换了朝代,“中国”这俩字比啥都重。
就像三元里的村民,他们不管朝廷签不签约,只认“这是咱的地”。这种认死理,让中国成了殖民史上的“例外”。
列强本来想把中国分了,就像分非洲那样,可他们发现,不管占了哪块地,总有老百姓跟他们闹,今天这边打冷枪,明天那边拔铁路,成本太高,只好退而求其次,让清廷当代理人。
他们不明白,中国人不是在“反政府”,是在“护家”。
朝廷软了,老百姓自己上:就像一棵大树,哪怕树干断了,根还在,过几年又能发芽。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在长津湖吃冻土豆,对着美军的飞机大炮,硬是把战线推了回去。
他们说:“不能让美国人打到家门口,不然祖宗都看不起咱。”
南海的渔民也一样,外国船闯进来,他们开着小渔船就去对峙,说:“这是咱祖宗打渔的地,凭啥让给别人?”
他们没学过什么大道理,就知道“护家”俩字。
台湾省媒体说中国“死战不退”,真没说错,这不是一句口号,是三元里的锄头、镇南关的大刀、苗栗的土枪、平型关的刺刀,一代代传下来的。
这劲,让中国没像印度那样被完全殖民,没像非洲那样任人宰割。
镇南关的长墙早就没了,可冯子材的话还在:“法军不退,我等死战!”
这话换个说法,就是“谁想占咱的家,没门!”
这就是中国,世上唯一遭遇殖民就死战不退的国家,因为家在,劲就在。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