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央照常召开政治局会议,参加会议的高级干部一开始觉得这次会议可能与往常一样,但实际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这次会议上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
会议上,陈云的话让与会众人深吸了一口气,“陈锡联等四位政治局委员应主动辞职”。
陈锡联在会上当即表示,一切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只要有利于党和人民,别说辞职,就是要我的脑袋,我也心甘情愿。”
这次事件是当时那个时代一件波澜壮阔大事开启的序幕,调整党内领导班子,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老干部要逐渐退休,任用年轻干部,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为国家发展注入活力。
为何这第一批的干部退休就点名让陈锡联退休,是陈云和陈锡联之间有什么恩怨吗?
陈锡联其实名气很大,他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之一,被誉为“小钢炮”,是新中国炮兵的首任司令员。
他出生于湖北的一个农村家庭,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几乎快揭不开锅了,父亲也早早地去世,在那个时候农民连吃饱肚子都很难,更没有其他的出路,他还得给地主打工,忍受着地主的剥削和压迫。
于是在他十四岁那年,他毅然加入游击队,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这个幼年丧父的农村放牛娃可能没想到自己以后会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
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小娃娃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红军时期他就参加了反围剿和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更是带兵屡获奇功,大挫日军的锐气,打破了日军的图谋,改变了战争局势。
他带兵夜袭日军机场,烧毁了日军二十多架飞机。二十多架飞机在当今时代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是当时军备不那么发达的时代,这二十多架飞机足以改变一个地区军事形势。
陈锡联一战成名,甚至当时受到了蒋介石的奖赏,要知道蒋介石可是国民党,他竟然奖赏了一个共产党,还一下奖赏两万大洋,可想而知这份战果在当时有多么重大。
在此后的战役中陈锡联也取得很多成就,炮兵建设是他主持推进的,他为我国炮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我国的战略导弹取得今天的成就有他的一份力。
1980年正值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一些问题已经逐渐显示出来。新中国至今已经成立了31年,建国时的那一批高级干部没有多少退休的,新人们没有发展的空间。
老干部大多是在战争当中成长起来的,可当今国家的中心任务是谋发展,他们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这些干部们的年龄也已无法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精力去高强度地工作。
国家需要培养年轻的人才,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年轻人也需要成长的空间。不过让这些身居高位的老干部们退休也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们久居高位,都有很强的影响力。陈锡联在军队中很有影响力,他是首任炮兵司令员,曾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还曾主持过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如果陈锡联不想退休,无论是谁都无法轻易解决这件事。面对陈云说出的话,陈锡联并没有反对,而是欣然接受,可能这之中也有一些无奈。
在他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期间他曾犯下一些错误,在邓小平复出以后,他曾跟邓小平做过检讨,当面承认了自己在东北工作的失误。虽然当时并没有对他做出什么惩罚,可这多少也有一些阴影。
所以当陈云提出要老干部退休时他可能并不意外名单中会有他。但他也知道当时国家发展的困境,新中国需要新人才来支撑未来的发展,党和国家需要新鲜血液。
于是他坦然回答:“只要有利于党和人民,别说辞职,就是要我的脑袋,我也心甘情愿。”
会后他主动地提交了辞职报告,并接受调任去了中央顾问委员会,退居二线。这个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专门为了这些退休的高级干部成立的。
这些老干部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常年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猛然退休以后会不适应。
所以中央专门成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以作过度,保留了他们优厚的待遇,让他们退居二线,给年轻人腾出位置,还能在一旁出谋划策,继续发光发热。
这一年陈锡联卸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回到了自己的四合院,成了一个生活简朴,作息规律的老人。他喜欢上了钓鱼,甚至多次在钓鱼比赛中获奖。
他跟老战友聊天的时候会说:“我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
他在钓鱼时会回想起当年的峥嵘岁月,想起当年战争的情节,想起那些年他曾经历的大风大浪。
他有时也会感慨“打仗和钓鱼一样都需要耐心和策略”,这位不服输的老将在钓鱼场上一遍又一遍回想起当年的意气风光。
陈锡联晚年遭遇了丧子之痛。当年他去参军,他母亲并不知道,1949年,军队到了他老家附近时,他才与母亲重逢相认,母亲打了他一巴掌,二人相拥痛哭。
陈锡联的儿子陈再文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在桂林执行一项任务时,不幸遭遇空难,因公牺牲。
中央派人前来慰问,他强忍悲痛之情,只说了两句话“家里的工作我来做,你们放心。空军出事在所难免,指挥千军万马的事不可大意,要吸取教训。”
大将的风度在此可见一斑。
这位驰骋沙场多年的老将晚年爱上了看书,他当年打仗的时候尤其以夜战和奔袭战出名,他将自己多年的经历整理下来汇编了一本书,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
他怀念当年的战场,但也只能在记忆里一遍又一遍缅怀。
英雄迟暮,只能在钓鱼场上继续挥洒意气。当年的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成白发苍苍的钓鱼老翁,可这波澜壮阔的一生却无法被这小小的一方池塘所囊括。
无论是当年从农村走出的那个放牛娃,还是后来那个功勋卓著的开国上将,亦或是后来那个白发苍苍的钓鱼老翁,陈锡联用一生实践着自己的信仰,他永远对得起身上的军装。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