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 = 成功?华为大疆 DeepSeek 反手撕碎剧本,用不上市缔造商业传奇!
曾几何时,上市是中国很多企业的构想。只因上市企业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与投资,从而开启财富积累与规模扩张的成功大门。
然而,华为、大疆、DeepSeek等一众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却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毅然踏上“不上市”之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更是直言“上市会摧毁我们的长远战略。”
它们不被资本市场的规则所左右,书写了属于中国科技企业“不上市也能成就伟大”的传奇故事。
01华为:技术为基,无惧资本短视
回溯华为的创业历程,那是一段充满艰辛与奇迹的奋斗史诗。
1987年,任正非怀揣着21000元启动资金,在深圳创立了华为。
创业初期,华为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航船,业务繁杂却屡遭挫折,从卖减肥药到火灾报警器,均未能找到发展方向。
直到1990年,第一款由华为制造的用户交换机通过邮电部验收,取得正式入网许可,才让华为逐渐走上正轨。
而在华为发展历程中,研发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那段日子,堪称惊心动魄。
当时,通信市场竞争激烈,国外企业垄断着高端通信设备,国内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任正非深知,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全力研发 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
为了这个项目,华为几乎投入了全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那段时间,研发团队日夜奋战,办公室里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任正非更是破釜沉舟,他将公司的生死存亡都押在了这个项目上,这种“跳楼式”的决心,也奠定了华为“压强式投入”的研发基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终于研发成功。
它的出现,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通信设备领域的垄断,让华为在国内通信市场站稳了脚跟。
从那以后,华为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一发不可收拾,也让它有了拒绝上市的底气。
一方面,华为独特的股权结构,让10.5万名员工通过虚拟股共享企业发展的红利。
这种模式,不仅让员工们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还避免了资本市场的短期利益干扰。
想象一下,员工们拿着虚拟股,就像拿着自己的“小账本”,企业发展得越好,他们的“账本”就越丰厚,大家自然会齐心协力为企业拼搏。
有网友对此评论道:“华为这股权结构太赞了,员工和企业一条心,这战斗力能不强吗!上市说不定就破坏这种和谐了。”
另一方面,华为始终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中。
多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超过万亿元,构建起了从芯片设计(海思半导体)到操作系统(鸿蒙 OS)的全栈技术体系。
如今,华为的 5G 专利数量、基站部署量等核心指标持续领跑全球。
正如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所说:“不上市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们要投资未来’,把赚取的很多利润都投到了远期目标上,投到很多基础的研究上,而上市公司可能会追求财报的好看,把短期的利润做得很高。”
不少网友纷纷点赞,支持华为投资未来的理念,认为其有眼光、有骨气、有目标。
因此,即便承受外部制裁巨大压力,华为也没被打倒。
2024年全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同比增长22.4%;净利润626亿元。
这一成绩背后,是华为对技术的坚守,是无数华为人日夜奋斗的结果。
02大疆:技术闭环,掌控产业命脉
在无人机领域,大疆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占据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巨头。
而这一切,都要从创始人汪滔的创业故事说起。
2006年,汪滔与两位同学在深圳一间不足20平米的仓库成立大疆。
那时的无人机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不成熟,产品也不够稳定。
因技术瓶颈,两位联合创始人先后离开,汪滔一度独自支撑研发,甚至因压力过大在办公室崩溃大哭。
早期产品的市场冷遇,并未消磨汪滔对技术的执着。他将技术突破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无人机技术研发中。
大疆的产品从最初的“精灵”系列消费无人机,逐渐延伸到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专业领域,形成“消费+行业”双轮驱动的产品矩阵。
从财务角度来看,大疆自身盈利能力强劲。
消费级无人机市占率超70%,每年利润高达数百亿,现金流状况良好,拥有充足资金用于研发、生产和业务拓展。
此外,大疆的融资渠道丰富多样。
通过独创的“竞价式”可转债融资,以及引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产业资本的战略合作,大疆既保证了资金的流动性,又不稀释控制权。
这种自主性,让大疆能够坚持“五年不盈利”的技术预研策略。在资金充裕且融资渠道多元的情况下,大疆无需借助上市融资来实现发展。
大疆不上市,还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资本具有逐利性,上市后可能会迫使大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改变发展战略,干扰其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长期布局。
目前,大疆能够按照自身的规划和节奏推进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专注于实现长期的技术目标和企业愿景。
同时,大疆创始人汪滔持股比例较高,若上市需向公众股东让渡决策权,可能会削弱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影响公司决策的独立性和效率。
正如网友所称赞的:“大疆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技术才是企业立足的根本。在很多企业热衷于上市圈钱时,大疆坚守技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
03 DeepSeek:数据自主,铸牢 AI 壁垒
DeepSeek,这家成立仅一年的 AI 新锐企业,就像一颗突然升起的新星,在人工智能领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它以不上市、不融资、公司全员为中国籍,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不融资这事,是 DeepSeek 对自家技术有底气。其团队汇聚了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的高材生,也有未毕业的博士生和数学竞赛金牌得主,还有从谷歌、微软、百度这些大厂出来的资深工程师。
他们研发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像真人一样理解和回复消息,在机器翻译、文章摘要等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
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的算法,在智能监控、医疗影像分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靠着这些硬核技术,公司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避免被投资方插手公司决策,或者因为出让股权而失去话语权。
“公司全员为中国籍,核心员工不出国学习”的规定,背后是对数据安全的谨慎考量。在成立初期,DeepSeek 的团队就意识到数据安全重要性。他们建立独立数据闭环,避免因人员跨境流动导致技术泄露风险。
在产品和市场方面,DeepSeek 也走出了自己的路。在国内站稳脚跟后,DeepSeek 还积极开拓欧洲、亚洲新兴市场,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逐步在全球打响知名度。
正如专业人士评价:“DeepSeek不上市,却在AI领域闯出一片天,它凭借自身技术实力和独特发展模式,打破外界对企业发展必须依赖资本市场的固有认知,是专注技术创新的典范。”
04 坚守创新,中国科技崛起新途
华为、大疆、DeepSeek 等企业拒绝上市的共同选择,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的价值转向:从资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深耕。
这种选择不是对资本的抗拒,而是对“技术为本”发展理念的坚守。
当华为5G基站矗立在世界之巅的珠峰,为登山者和科研人员提供通信保障;当大疆无人机在土耳其地震中,快速抵达灾区,为救援工作提供关键信息;当DeepSeek算法助力敦煌壁画修复,让古老的文化遗产重焕生机时,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中国科技企业的技术突破,更是一个民族对科技创新道路的自信与担当。
这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正在勾勒出科技强国崛起的壮阔图景,也为全球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未来,相信会有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加入这一行列,用技术创新推动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的力量。
素材来源:
1.淘宝网>淘宝百科>大疆 大疆为何未选择上市:深度解析2024-09-27
2. 蓝血咨询视频号:华为坚持长期主义,投资未来,不追求财报的好看,所以也不上市。#华为#余承东@蓝血咨询
3. 《新希望刘永好透露:DeepSeek 仅 160 人,全开源且尚未上市 》(腾讯云开发者社区ITBear科技资讯2025-03-02)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