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爸吗

沉默有时比言语更震耳欲聋。

爷爷的葬礼上,亲人们从各地赶来。幺爸独自出席,她的丈夫与两个孩子并未随行。一句寻常的关怀“你来了,孩子们怎么办?”,竟引出一句石破天惊的反问:“他俩没爸吗?”空气瞬间凝固。这句反问像一把利刃,不经意间挑开了一个被无数家庭习以为常的真相。

难道父亲的存在,仅仅等同于“赚钱”吗? 幺爸随后的补充——“他也要下班,孩子又不是管不了”——更将矛盾推向明处。它直指核心:在传统的家庭分工里,父亲的责任边界究竟在哪里?是否经济供给就等同于完成了全部的育儿职责?

这场对话的辛辣幽默,恰恰源于它对我父亲那一代人固化观念的无声撞击。他默认育儿是母亲的“专属领域”,自己只需扮演“接送者”与“供养者”的辅助角色。当这种默契被公然打破,他只能用沉默来应对这超纲的考题。这片刻的沉默,映照出的正是一代男性在家庭情感与责任参与中的集体失语。

我们是否早已习惯了这种“父亲缺位”的常态? 这个看似玩笑的插曲,实则是一面镜子,迫使我们去审视那些深植于社会肌理中的性别分工与父职定义。当“爸爸”在家庭叙事中成为一个功能性的符号,而非情感与劳作的共同承担者,每一个家庭的沉默,便都是时代投下的一道悠长阴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8

标签:育儿   家庭   沉默   父亲   反问   明处   情感   责任   肌理   石破天惊   利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