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重坐镇,周志华领LAMDA所向披靡,南大人工智能终成一骑绝尘

2025年年初,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LAMDA组迎来“开门红”,相继斩获EDA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DATE 2025最佳论文奖,以及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AAAI 2025杰出论文奖,再次证明了南大在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和人才培养上的高水平。

当前,人工智能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各大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要在这场高科技较量中赢得一席之地。细数国内人工智能学科强校,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都各有所长——但即使在这些院校面前,南大也毫不示弱。

南大的LAMDA组,也就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隶属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南大人工智能的核心力量,有学术大拿坐镇,设备先进,经费充足。在周志华教授等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下,南大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的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成果丰硕,毕业生水平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LAMDA学生获得AAAI 2025杰出论文奖

学科建设,积淀深厚

作为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人工智能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计算机、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又与控制、电子、电气等学科紧密结合。正因如此,人工智能强校多半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有强劲实力的院校。

从综合实力看,南大是“华东五校”之一,整体实力在清华、北大之后,位列国内高校第二方阵;除了理学极具优势之外,南大的工科实力也不遑多让,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力不俗

南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整体实力位于国内高校前列。这些学科优势,都在后来成为南大人工智能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

南京大学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和丰富,南大率先布局这一前沿学科。

从2016年开始,周志华教授、詹德川副教授等人就开始着手南大“人工智能类课程体系建设” 本科教学改革。次年,时任南大校长的陈骏院士,指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基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基础,在南大建设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学科平台。

万事俱备。2018年3月,南大整合计算机等学科优势资源,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成为首家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C9高校,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周志华教授兼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由此开启了南大进军人工智能学科的新历程

南大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从一开始就有深厚的学科积淀,如今,经过7年多时间的建设,南大建成了覆盖“本-硕-博”的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在研究团队、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可圈可点。

南大计算机科技楼

人才荟萃,平台先进

早在南大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之前,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已经是国内颇具盛名的实验室。这座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在2007年、2012年、2017年连续三次评审中获评优秀,名列全国计算机领域第一,为南大人工智能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铺就了坚实的道路。

该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的LAMDA组,也就是南京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更是名声在外,是业内颇具影响力的科研团队,由周志华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信息检索、演化计算、神经计算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周志华教授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翘楚,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核心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研究,做出了大量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是首位成为国际人工智能领域五大主流学会(ACM、AAAI、AAAS、IEEE、IAPR)Fellow(会士) 的华人学者,也是欧洲科学院院士。

在2021年、2023年度的院士增选中,周志华均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最终仍与这一荣誉失之交臂。实力在线的周志华教授,或许能在2025年度的院士增选中顺利当选吧。

周志华教授在南大

当然,南大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不止周志华教授。南大党委书记谭铁牛教授,也是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中科院院士,曾获得国际模式识别领域最高奖——傅京孙奖。作为南大“掌门人”和人工智能学科的领军人物,他为推动南大人工智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此外,武港山、黎铭、俞扬等教授,都是南大人工智能科研、教学团队的骨干力量,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共同点亮了南大人工智能的学术天空。

在这些一流学者的带领下,南大人工智能学院早已成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基地,多次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诸如EDA领域的高效关键提取技术、深度森林方法创新、AI可信性研究等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的基础理论成果。

这些科研成果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真正做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其重大意义也为南大团队斩获包括“国家三大奖”在内的诸多荣誉。在周志华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就2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至于省部级大奖、行业重量级奖项,更不在话下。

南大校门

一脉相承,培育英才

近些年来,南大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屡获突破,除了DATE 2025最佳论文奖和AAAI 2025杰出论文奖之外,还有学生团队荣获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毕业生多次荣获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从2018年南大工智能学院成立之后,周志华教授担任院长,主持建设发布了国内第一个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如今已经建成了从本科到硕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心,为国内外各领域输送了大量高水平的AI人才

这些年轻学子的培养,离不开周志华教授等优秀教师、学者的辛苦付出,离不开LAMDA所提供的一流学习、科研平台。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的领军人物,周志华教授亲自为本科生开设《机器学习导论》《人工智能导引》等课程,所撰写的教科书《机器学习》被海内外近500个院系用作教材,荣获2021年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成为该领域中文世界最知名、使用最广泛的教科书。对于南大学生来说,这样的师资力量,自然也就成了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

周志华教授的《机器学习》

南大人工智能学院与京东、科沃斯、旷视科技等业内高科技巨头共建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实训基地,与华为建立“华为-南京大学LAMDA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华为与国内高校建立的AI领域第一个以实体化方式运作的联合实验室,三年投入总经费达1500万,成为南大“创造技术”助力我国关键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实践 。

当普通211、985高校连1台英伟达3090显卡都是奢侈品时,LAMDA为一名学生提供10张、20张3090显卡,让学生自主研究;学生有机会跟着老师参与国家级大项目,经过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磨炼而出类拔萃;从南大人工智能学院毕业的学生,进入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比比皆是,进入Jump trading这样的全球顶尖量化公司,年薪200万以上也不足为奇……

一毕业就能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在南大看来,“只道是寻常”。

远看南大计算机楼


追求卓越,永不止步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的竞争方兴未艾,有实力的竞争者都想争夺技术制高点。除了南京大学之外,国内其他顶尖名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字节跳动、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也不甘示弱。

也正因为这些机构孜孜不倦的探索,才有了我们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诸多领先成果,不再受制于他人。在激烈的未来竞技场上,南大LAMDA能否再创新高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9

标签:科技   所向披靡   人工智能   南大   周志华   领域   学科   教授   南京大学   人才培养   国内   华为   学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