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的言语,是给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伤人,也可以救人。这句话在家庭中尤其真实。
我们常常在一天劳累后,面对孩子不写作业、不按时睡觉,耐心被一点点磨光,最终忍不住提高音量,甚至说出伤人的话。那一刻,我们或许觉得“只是发泄一下”,孩子“过会儿就忘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孩子的内心像一块海绵,无声地吸收着周围的情绪。每一次大吼、每一句急躁的责备,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害怕。长期处在这样的情绪环境中,孩子容易变得紧张、自我怀疑,甚至在心里积压愤怒。这些情绪不会消失,只会在未来的某一刻,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我们不是不能有情绪,而是需要学会与情绪共处
发脾气是人之常情,但频繁为小事发火,往往会让孩子陷入不安。如果你真的没有控制住情绪,可以在平静后对孩子说一句:“妈妈/爸爸刚才没控制好自己,大声吼了你,这是我不对,不是你的问题。”
这样的道歉,不会损害你的权威,反而会让孩子学会两件事:一是每个人都会犯错,二是犯错后可以勇敢面对和修复。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示范。
方法其实不难,关键在持续练习
1. 停顿10秒
当怒气冲上来时,试着先停下来,深呼吸10秒。这短暂的停顿,能帮你从“情绪反应”切换到“理性回应”。你可以告诉孩子:“我现在有点生气,需要冷静一下,我们等会儿再谈。”
2. 每天15分钟专属时间
不必一整天陪着孩子,但可以每天固定15分钟,关掉手机,专心和他玩他喜欢的游戏、读一本书,或者简单聊聊天。这15分钟的“情感存款”,会慢慢积累孩子心中的安全感。
3. 帮孩子说出他的情绪
孩子发脾气、哭闹时,往往是因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我们可以帮他描述感受:“你是不是因为积木倒了很难过?”“你是不是不想现在关掉电视?”当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他就不会只用行为去发泄。
被理解的孩子,才能学会理解他人
经常被共情对待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稳定的情绪调节能力。他们知道:情绪是暂时的,是可以被理解的,也是可以被管理的。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会自然地把这份尊重和理解传递给下一代。他们会记得:无论外面世界怎样,家永远是一个会理解他、接纳他的地方。
而这,正是孩子安全感与自尊最坚实的根基。
真正的教育,不在言语多深刻,而在日常中每一次耐心的回应。
与所有父母共勉。
本文来源 | 西瓜妈妈
版权声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据我们粉丝反映,关注【泡泡的西瓜妈】的妈妈更加年轻漂亮了、孩子更乖了、老公更爱她了……关注【泡泡的西瓜妈】的爸爸更加帅气成熟了、孩子更上进了、老婆更体贴了……快来关注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吧!
版权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支持理解!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