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低空经济探索者
7月3日,东莞将迎来城市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低空经济场景发布会正式启幕。这场聚焦"未来天空"的战略性会议,不仅是对新技术场景的集中检阅,更宣告东莞正式加入全国低空经济竞速赛道,剑指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的战略目标。
639家企业的产业底气
作为制造业重镇,东莞早已悄然布局低空经济生态链。截至2025年中,全市已集聚639家低空经济关联企业,涵盖整机制造、飞控系统、传感器研发、运营服务全链条,企业数量稳居广东省前列。从松山湖科学城的无人机实验室到滨海湾新区的试飞基地,一条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场景应用的产业带正在东莞加速成型。
三大维度解锁"天空价值"
据悉,本次发布会将聚焦三大核心维度:
1. 行业应用破冰:集中展示物流配送、电力巡检、地理测绘、应急救援等领域的落地解决方案,其中美团无人机即时配送、电网AI巡检等标杆案例或将首次披露完整运营数据;
2. 集聚区能级跃升:发布东莞首个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通过空域管理机制创新、基础设施配套升级构建产业引力场;
3. 企业创新矩阵:本土企业将携载重无人机、长航时监测系统、低空交通管理平台等硬科技亮相,展现"东莞智造"的技术话语权。
500亿目标的战略野心
东莞此次高调布局背后,是对新质生产力的精准卡位。根据规划,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速需保持40%以上。这一目标背后是双重支撑:一方面依托大湾区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另一方面借力东莞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深厚积淀。有分析指出,东莞若能打通"空域管理-技术研发-场景商业化"闭环,有望成为继深圳之后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第二极。
明日发布会三大看点
是否公布空域开放试点区域及管理细则
头部企业会否签署产业共建协议
文旅飞行、城市空中交通(UAM)等C端场景突破性进展
随着低空空域改革进入深水区,东莞这场发布会或将拉开城市级低空开发的新篇章。当制造之城插上"飞行之翼",一场关于天空的经济革命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前线。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