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得干眼症的人越来越多?医生提醒:3种习惯尽量少做

“眼睛干涩得像要冒烟了。”

刚满50岁的刘女士最近总觉得眼睛不对劲:早上起床眼睛发黏、白天干痒、晚上还老是流泪。她以为是“用眼太多”,眼药水一瓶接一瓶地滴,可滴了半个月,不但没好,反而更难受了。

直到去医院眼科一查,医生告诉她:“你这是典型的干眼症,再滴眼药水可能适得其反。”

“干眼症?那不是老年人、戴隐形眼镜的人才得的吗?”

医生摇摇头:“现在这种病,年轻人、中年人、甚至十几岁的孩子都开始中招了。最关键的是,很多人自己根本不知道。”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我国干眼症的发病率上升了近60%,并且呈现出年轻化、普遍化、日常化的趋势。眼睛不流泪了,真的不是冷漠,而是身体在给你发出一个长期忽视的健康预警。

为什么干眼症越来越常见?到底是什么在“偷走”我们的泪水?

医生提醒:下面这3种习惯,看起来普通,实际上正在悄悄伤害你的眼睛。尤其是第3种,很多人每天都在做,却从未意识到它的隐患。

眼睛发干、疲劳、酸胀,这种“新型富贵病”到底怎么来的?

干眼症,医学上叫“干眼病”,它并不是简单的“眼睛干”,而是一种泪液分泌不足或质量异常,导致眼表面缺乏润滑保护的慢性疾病。本质上,它是一种“眼睛慢性炎症”状态。

为什么现在干眼的人越来越多?根源其实并不复杂,但却藏在每天生活的小细节中:

1.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眨眼次数减少

正常人每分钟眨眼15-20次,但当你盯着手机、电脑或电视屏幕时,眨眼频率会骤降至4-6次/分钟。眨眼是泪膜再分布的必要动作,一旦减少,眼睛表面很容易干裂、发炎。

2.环境污染、空调使用增加,空气湿度不足

干燥的室内环境、灰尘过多、长期待在空调房里,都会加速泪液蒸发。尤其是冬季开暖气,空气湿度低于40%时,干眼风险增加近30%。

3.年龄增长+激素变化,泪腺功能自然退化

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前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会显著影响泪液分泌量和质量。这也是为什么中老年女性更容易出现“干眼感”的原因之一。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很多看似“没那么伤眼”的生活习惯,其实是干眼症的“加速器”。

坚持这3个伤眼习惯,3个月后身体可能出现这些变化

“滴眼药水就能缓解”是对干眼最常见的误解。实际上,如果不解决背后的用眼行为问题,再多的药水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以下这3种行为,是临床医生最常见的致病元凶

1.睡前刷手机超过30分钟:泪液生成“熬夜受损”

手机蓝光会干扰褪黑素分泌,让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聚焦状态,睡前持续刺激导致泪腺休息不足,次日眼睛干涩明显

研究显示,连续7天每晚刷手机超1小时的人群,泪膜破裂时间平均缩短22%。

2.使用空调但不开加湿器:干燥环境下泪液蒸发加速

很多办公室、家庭夏季空调开一天,但空气湿度却低于40%。

低湿度=泪液蒸发速度提升1.5-2倍,长期如此,泪腺分泌压力大,容易进入“疲劳状态”。

3.频繁使用眼药水缓解干涩:成分依赖反而加重炎症

大部分市售眼药水含有防腐剂,如苯扎氯铵,频繁使用反而可能刺激角膜、诱发慢性结膜炎或角膜上皮损伤

眼科数据显示:长期每日使用含防腐剂眼药水超过3次者,角膜上皮损伤风险提升近40%。

如果你已经有眼干、异物感、眼疲劳等症状,且正在进行上述行为,建议立即调整。再不改变,干眼症可能从“功能问题”升级为“结构性损伤”。

想改善干眼状态?建议这样做,这3招简单有效又好坚持

改变习惯才是治疗的根本。医生一致建议:干眼管理重在日常护理,而非药物依赖。下面这3个方法,无需额外花钱,只需坚持3周,很多人已有明显改善。

1.增加“眨眼训练”,唤醒泪腺活性

建议每天有意识进行眨眼练习:每30分钟电子屏前工作后,闭眼5秒,缓慢完全眨眼10次,促进泪液均匀覆盖角膜。

2.改善用眼环境:控制湿度+减少强风直吹

家庭和办公室使用空调时,配合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45%-60%之间;避免风扇或空调直吹眼部。

适当种植绿色植物,如绿萝、吊兰,也有助于提升局部湿度。

3.饮食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与维生素A的食物

深海鱼类(鲑鱼、金枪鱼)、核桃、胡萝卜、菠菜等,有助于调节泪液成分,增强眼表抵抗力。

研究指出:每天摄入1g欧米伽-3连续12周,可显著改善干眼评分,而维生素A缺乏者更易出现泪液异常。

此外,对于重度干眼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无防腐剂型),或考虑热敷、睑板腺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减少泪液蒸发和油脂分泌障碍。

医学研究普遍认为:干眼症正在成为“慢性生活方式病”的典型代表,其关键并不在于某一种治疗方法,而是对生活细节的长期优化与坚持。

在快节奏、高屏幕依赖的现代生活中,保护眼睛其实并不难,只需要——少做3件事,多坚持3个习惯

健康,从来不是喊口号,而是从“关掉手机,眨个眼”这样的小动作开始。

当然,本文所提建议为科普内容,并非针对个体治疗方案。如有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建议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眼科医生进行检查与诊治。

参考资料:
1.《中国眼科疾病防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
2. Lemp MA, Baudouin C.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dry eye disease” — Ocular Surface Journal
3.《全国干眼症流行病学调研报告》—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4. Craig JP, Nichols KK, et al. TFOS DEWS II Report — Ocular Surface, 2017
5.《电子屏幕使用对青少年干眼影响研究》— 中国眼视光研究中心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8

标签:养生   习惯   医生   泪液   眼睛   眼药水   湿度   泪腺   角膜   空调   眼科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